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毕业生留校攻读“双学位”得失几何?

禹天建绘


  日前,福建省教育厅宣布,今年将招收2万名高校本、专科毕业生留校攻读“双学位”和“双专业”,毕业生可向所在学校申请免试入学。其中,“双专业”设置倾向紧缺专业。毕业生完成“双学位”或“双专业”学业后,可获所在高校相应证书,在本省范围内承认其学历、学位,由高校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可分别享受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工资待遇。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此举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么,大学毕业生是否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呢?

  再“充电”使就业更有保障

  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政策之一,福建此举是否可以起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呢?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丹认为,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会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福建招2万名毕业生继续深造,这一举措是明智的。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让部分大学毕业生继续学习当地经济紧缺专业,正是爱护和不浪费这个“宝贵资源”的体现。
  福建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刘国买也谈到,福建省教育厅出台此项政策具有现实意义。第一,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第二,再用两年时间读第二学位或专业,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三,有利于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大四学生陈夏阳是这一政策的支持者。他说,对于一时难以就业或不想就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有助于大学生在危机潮头过后更好地就业,获得更好的待遇。“双专业”设置倾向紧缺专业,这是在为大学生就业大军合理“分流”,使这些大学生今后的就业更有保障。

  跨学科修读机会难得

  大学毕业生继续留校攻读“双学位”和“双专业”是否划算?大学生是否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陈夏阳认为,就业难,金融危机的冲击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大学生更应反省自身。留校攻读“双学位”和 “双专业”,有利于就业“碰壁”的毕业生重新审视自己,也利于其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抓住机会继续深造。此外,跨学科修读也会使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展。
  针对这一问题,郭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当前就业竞争激烈,许多高校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了各种条件,但这不是根本办法。她认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其竞争力当然强。因此,继续留校攻读“双学位”和“双专业”,从长远来说,对大学生是有好处的。

  校内资源尚需合理配置

  允许大学毕业生留校攻读“双学位”和“双专业”,这在全国尚属首创。那么,有关高校该为大学毕业生们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做些什么工作?
  刘国买说,允许大学毕业生留校攻读是一件好事,也应该把好事办好。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高校要研究开设哪些专业、各专业招收多少人,因为高校要单独给这些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福建工程学院的初步考虑是,尽量让学生选择就业形势比较好、自己又感兴趣的专业,同时学校着手在毕业生中摸底,了解学生意向,然后制定相关措施,做好相关准备。
  陈夏阳认为,毕业留校不是工作而是学习,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没什么,而对于因就业困难而选择留校的学生来说,其心里可能会有一道“心结”,高校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当前,高校应针对各专业特点和就业前景,结合相关政策和毕业生个人情况,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 “第二专业”。学生入学后,高校应通过引导,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早日实现就业。
  郭丹谈到,福建招收毕业生留校深造的举措已经出台了,各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认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成。作为教师,应与学生交朋友,助其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为今后就业做更充分的准备。
  □龙超凡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毕业生留校攻读“双学位”得失几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科技】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