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中超四强以罕见力度 备战亚冠联赛
作者:汪涌


  15日,在昆明红塔基地,天津泰达与韩国K联赛球队仁川队进行热身赛,两队以1:1战平。王新欣、凯莱、布里奇第一次代表泰达队出场。图为王新欣(前)用身体护球。
  即将于3月揭幕的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以享誉全球的欧洲足球冠军联赛为样板,进行全面改进后将正式推出。参赛的4支中超队伍,均以罕见的力度提前进行备战,力图以良好的状态为中国足球赢得荣誉。
  力图雪耻和自救
  亚洲足球冠军联赛的前身是亚洲足球俱乐部杯赛,2003年起易名为亚洲俱乐部冠军联赛。这项易名后在整个亚太地区进行的赛事,因参赛成本大幅上升,参赛俱乐部面临亏空,被不少中国足球俱乐部视为“鸡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度夺得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十连霸的辽宁队,曾一举夺得1989至1990赛季的亚俱杯冠军。之后,由于亚洲诸强对这项赛事的高度重视,投入巨额资金提升球队的实力,赛事冠军几乎被日本、韩国、沙特的俱乐部队轮流分享。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球队在这项赛事中鲜有佳绩出现。随着国家队、国奥队在世界杯、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相继失利,并伴随着俱乐部队在亚冠等洲际赛事上的连续失败,中国男子足球已滑落到最低谷。
  为了雪耻和自救,获得2009赛季亚冠资格的4支中超球队从上赛季联赛结束后,立即投入到亚冠联赛的准备之中,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亚冠给中超的启示:名利双管齐下
  同往届比赛不同的是,新赛季的亚冠联赛各国俱乐部参赛已可望名利双收。本届比赛从小组赛阶段即设立了出场费和赢球奖金;进入淘汰赛阶段和半决赛、决赛的队伍,都可分到数十万至上百万美元不等的出场费和奖金,以往各俱乐部参赛赔本赚吆喝的状况彻底得到改变。另外,在吸收了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加入后,亚足联更是针对这项赛事出台政策,各队可引进一名亚足联会员协会的球员参加比赛,这名球员将不占各队上场外援名额。这样的举措使得各队球员“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关注度大为提升。
  同时,球队还将在主场门票以及俱乐部赞助商等方面获得不菲的回报。俱乐部的战绩越好,获得的奖金就越高,同时曝光率也越高;夺得冠军的队伍还能获得参加当年年底举行的世俱杯的资格,获得与曼联、皇马、圣保罗等世界豪门真刀实枪比赛的绝佳机会,形成俱乐部发展的良性循环。
  正因如此,尽管面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亚冠以市场为导向的这一改制,不仅大大刺激了日本、韩国、沙特等传统强队的神经,还大大调动了包括中国、澳大利亚以及一些中小国家和地区球队参赛的积极性。
  中国俱乐部队以罕见力度备战
  由于中国市场的庞大以及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在亚洲的潜力,亚足联在新赛季分配给中超4个参加亚冠联赛的名额。亚冠元素的注入,也使得每年都因两极分化而早早失去悬念的中超联赛更具魅力,而使中超联赛战至最后阶段,仍然有许多场次比赛进行得十分精彩、激烈,充满悬念,大大刺激了中超联赛的球场上座率和关注度。
  在新政刺激下,中超获得今年亚冠参赛资格的山东鲁能、上海申花、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四家俱乐部,在去年联赛结束后,均以前所未有的罕见重视程度投入到亚冠联赛的备战之中。
  北京国安的备战不仅得到俱乐部投资方的重视,更得到北京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北京市体育局今年为国安俱乐部注资2000万元,同时还为其配备了包括年维泗、王俊生两位原中国足协掌门人在内的多位足坛名宿为顾问的智囊团。国安本赛季不仅保留了上赛季全部本土主力球员,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签下进攻犀利的澳大利亚球员格里菲斯两兄弟,签下中超最佳中场防守球员马季奇和身材健壮的喀麦隆后卫威廉·保罗,还从内援市场上引进速度奇快的边后卫张辛昕。
  上海申花俱乐部除了引进原国奥队和国青队中场核心陈涛外,还开赴土耳其备战。经过在那里的多场实战比赛的考察,引进了小赫莱布、米利甘、扬科和巴尔克斯四名外援。上赛季中超联赛冠军山东鲁能队虽然因自由转会的“意外”原因,错失了周海滨这员中场大将,但早早续约了数度率队参加亚冠比赛的主教练图拔科维奇,留用了上赛季帮助球队夺冠的日夫科夫等外援,整队开赴美国以战代练。首次获得亚冠参赛资格的天津泰达队,根据球队的战术需要,将原国奥中场核心王新欣从辽宁队引进,同时还引进原意大利国家队中场主力托马西,球队实力也大大增强。
  北京市足协秘书长李惟淼系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国脚,他认为中国足球要走出低谷,首先需要中国足球界,尤其是第一线的顶级职业球队在诸如亚冠这样的重大国际赛事中,打出精彩、激烈的比赛,从而吸引关注,回报社会。
  □新华社记者 汪涌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超四强以罕见力度 备战亚冠联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文体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