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中国离世界第一汽车大国还有差距



  今年1月,中国新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杨12日表示,中国新车销量今年超过美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关数据并不能说明我国的汽车研发水平和汽车市场规模有了质的变化,临时的超过也不等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整体上超过了美国。
  美国车市低迷是暂时现象
  上周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今年1月份国产汽车产销统计,销量为73.55万辆,比去年同期下降14.35%。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美国需求继续萎缩,1月新车销量约为65.69万辆,同比下降37.1%。
  有美国媒体称,按照1月份的销量推算,美国今年的新车销量在960万辆左右。而中国今年的新车销量可望超过一千万辆。中国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新车市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黄永认为,即使今年中国新车销量从数量上超过美国,也不代表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黄永和说,美国车市低迷是受整体经济拖累,是一种暂时现象。一旦经济好转,很快就会复苏。美国新车销量将重返1600万辆的正常水平。而中国要达到美国的水平,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美国是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市场。金融海啸使美国汽车消费急剧下滑,2008年美国新车销量只有1320万辆,比上年减少了两百多万辆。
  中国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汽车市场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长期压抑的汽车消费得以释放,汽车产销迅速增长。2006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当年中国新车销量是722万辆,而美国的新车销量是1600多万辆。
  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
  受金融海啸冲击,中国汽车市场从下半年开始陷入低迷。中国车市连续9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势头,在2008年被迫终结。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从税收、财政等多方面推出扶持政策,鼓励扩大汽车消费。这些扶持政策出台后,消费者信心增强,国内车市明显升温。在一系列利好因素带动下,今年中国新车销量有可能恢复两位数增长,首次突破一千万辆。
  今年新车销量超过美国仍有变数
  汽车产业对于经济增长、拉动内需、提供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海啸发生后,各国政府纷纷出手拯救车市。美国政府除了给三大汽车集团提供金融支持外,还酝酿给消费者提供优惠贷款,鼓励买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中国和美国有可能率先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如果美国经济下半年走出低谷,那么汽车消费就会迅速反弹。美国汽车保有量超过两亿辆。正常情况下,每年报废的汽车就超过千万辆。填充这一空白就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仅仅从一个月的销量,就认为中国2009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未免言之过早。
  美国汽车调查公司CSM最近发布报告,预计2009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至5680万辆,同比下降8%。但随着各国信贷政策放宽,以及消费者信心提升,到201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增加到6080万辆。CSM预计2009年美国市场的汽车销量将降至1150万辆,2010年触底反弹,达到1360万辆。
  中国刚刚踏进汽车社会门槛
  董杨认为,中国刚刚进入汽车社会,而美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汽车社会。从汽车研发能力、企业管理、市场规模、市场服务、汽车文化等许多方面,中国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黄永和指出,即使今年中国新车销量从数量上超过美国,但由于美国新车平均单价比中国高很多,销售金额总值中国要比美国差许多。一个国家的汽车市场规模,还包括二手车的销售,以及该国的汽车保有量。汽车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二手车的销量一般都比新车销量大得多,而中国二手车销量只占新车销量的三分之一。
  美国的汽车保有量为2.35亿辆,汽车普及率是78.7%,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只有6000多万辆,扣除农用车还不到5000万辆。普及率不到5%。黄永和认为,中国要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离世界第一汽车大国还有差距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汽车广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