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金融危机下的年底,中国老百姓还敢花钱吗?记者近日在北京、济南、南宁等地调查发现,中国老百姓并没有出现“消费恐慌”,而是对手里的钱怎么花得更有价值变得“计较”起来。
金融危机“发酵”影响中国消费气氛但钱该花还花 四万亿元人民币究竟是多少钱?家住西单附近的北京市民卓争芳说“想像不出来”。今年11月从报纸上看到国务院为了扩大内需进行四万亿元的投资以来,她就一直在纳闷,“金融危机”难道就这样来了?可每个周末到西单附近商场购物的顾客咋也不见少呢!
记者采访发现,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到普通居民的日常消费,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镇农村居民,购物心态依然平稳。商场、超市的食品类、基本生活品类消费仍旧旺盛,只不过人们更加青睐购买价格实惠的商品。
桂林市恭城县农民陈万洲对记者说:“听新闻上说金融危机来了,但我们还没感觉到。粮食是自己种的不用买,到集市上去买副食品、服装等价格也不太贵,想买的东西差不多也都能买得起。”
和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消费品相比,名牌服装、金银首饰、改善性住房、汽车等奢侈品、大宗用品的消费正在被“金融危机”推迟。12月7日,济南市英雄山路的一家大型楼盘的展厅内,前来看房的只有四五个人。济南市民戈军告诉记者:“我本来打算今年买房结婚,但楼市价格居高不下,我看了快一年的楼盘,最终还是决定再等等。”
12月9日,记者在济南市经十路的多家汽车专营店看到十多家店内只有稀稀拉拉几个看车人,汽车销售顾问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流露出焦急的神情。一家品牌汽车销售顾问苏鹏对记者说:“过去我每月销售五六辆车没问题,现在一个月能卖两辆就不错了。11月份专营店的生意同比下降了五成多,消费者把口袋里的钱捂得越来越紧了。”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消费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王强东说:“其实,人们的消费信心不足主要是国外金融危机的传导,是一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目前,在广东省真正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也只有10%,多是集中在东莞那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王强东介绍说,金融危机的“发酵”正在影响中国的消费气氛,但实际上,中国人的购买力并没有下降,他们手里的钱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到来而减少,而且到了年底,一些单位的奖金也陆续开始发放。
对大部分人来说,该买的东西还是要买的。一个现实的佐证是,尽管离春节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但广州的年夜饭已经被预订了40%。
前不久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第12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目前没有像国外那么多的金融衍生品,所以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化。中国人的消费信心受金融危机“发酵”的传导,在股市、汇市等投资方面比较明显,消费市场上受影响只是那些并不急用的东西,再就是产生了一些观望情绪,“省略”了那些可买可不买的东西。
中国人传统的“节俭”意识被“激活” 大部分中国人习惯在花钱上“量入为出”,可最近10多年,“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成为一些人的追求,于是出现了不少贷款买房、买车的人。记者最近发现,由于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变得不确定,很多人捂紧了钱袋,“价格合理”成为很多人购物的重要砝码,“能省就省”也自然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中国人传统的“节俭”意识被重新“激活”。
2008年10月以来,广西腾扬劳动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高晓辉逐渐形成了上网购物的习惯,不仅自己经常在易购、拍拍等网页上浏览、查询自己喜爱的商品,还动员全家到网上购物。高晓辉算了算,相似品牌的商品在网上购买的价格比在大型百货商场购买便宜一半还多。目前,像高晓辉这样的“网购族”人数逐渐增多,他们共同的理由是“价格合适”。
尽管家门口就是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商场,但对时尚青年王依然来说,她宁愿乘坐半个小时的地铁,到雍和宫附近的一家服装店去买衣服,原因就是那里的衣服“价格便宜”。
“节俭”意识不仅体现在购物上,带午饭的习惯也在一些地方恢复。在广西柳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黄仁露,常常从家里携带午饭到企业。因为黄仁露跟父母一块儿生活,有时和同事朋友在外聚餐,家里做的饭吃不完。她说:“现在算算账,觉得家里倒剩饭非常浪费,带上饭盒既不浪费,又节约了开支。”
王强东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不管有没有金融危机,很多中国人的消费一直恪守着这个原则,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现在,“金融危机”的到来让这个消费群体逐渐在扩大,部分消费者有意开始减少支出或减低购买频率,“节俭”的美德被重新“激活”。
今年春节,桂林市供电局员工何乔舫全家已经决定改自驾游为参加旅行社团队旅游,费用大幅度减少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何乔舫说:“全家5口人,即使按照去年春节期间前往西双版纳的旅游费用计算,自驾游的油费、路桥费、住宿和吃饭的开销超过1万元,参加团队则只需要花费4000元。”
在青岛一家外贸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欣说:“原来我每个月吃穿和买化妆品要花掉工资的一半,现在却不敢轻易买高档化妆品了,平时也尽量少出去吃饭,就是为了节约开支。”
无穷“消费潜力”亟待“内需内供”拉动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率只有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人创造出来的财富大部分没有被消费,而目前“扩大内需”正在被得到“足够”的重视。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刚刚闭幕的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明年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政府推动内需之手需要与企业促进“内供”之手密切相连,才能实现消费的有效提振。
刘芳在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做院长助理,她和爱人、孩子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我早就想买房子了,可前几年房价比我的工资涨得快,买不起呀!”在北京像刘芳这样不靠父母资助但又想买房的人不在少数。
北京大学教授黄桂田认为,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需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在今年11月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已经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作为重要一项,向国人发出了改善民生的强烈信号。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国家推出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重在改善民生,如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等,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刺激效应,有利于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和政府对内需的强势拉动相比,普通百姓的消费欲望似乎还在慢慢“预热”。王强东认为这一方面源于中国人相对保守的消费观念,一方面也与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太健全有关。他说,现在中国人还不敢把钱花出去,是因为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都不明朗,政府真正拉动内需,应该切实为中低收入人群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保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山东省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柳林认为,当前中国最有可能受金融危机冲击而不敢消费的是低收入群体,由于自身收入水平低,对外界冲击缺乏应对能力,在金融危机下,他们对日常的支出将更加敏感,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想办法真正增加他们的收入,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有两个优势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一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中国的人力资源质优价廉;二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13亿人的消费空间非常大,如果这个消费市场被拉动起来将无法估计,”王强东说,“目前政府对消费的拉动多集中在以项目为主的“置换式”拉动,老百姓直接受益的是就业岗位的增多,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而如果在消费的“滚动式”拉动上多做些文章,中央政策惠及百姓的深度和广度则更为‘透彻’”。
浙江大学博士、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学者杨天保认为,中央连续出台的刺激经济发展有关政策无疑为稳定国民经济吃上了“定心丸”。但企业自身也需要扭转观念,不断实现科技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以更加优质、适销对路、服务网络便利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对个体消费者来说,切莫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惊弓之鸟”,保持客观理性的消费心态,把该花的钱花出去,才能称得上是一位成熟的消费者。
□新华社记者 葛素表 王志 何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