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是祖国日益强盛的见证人。
提及学生时代,母亲不无感慨:时运不济呀,那个时代正是国不富、民不强,教育不兴的时代。
和现在的孩子相比,母亲根本称不上上过学。当时农村是集体大生产——“吃大锅饭”,人们没有生产积极性,正所谓“集合一敲钟,上工一窝蜂,干活磨洋工。”致使人们生活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生育观念更是落后,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六七个孩子。人们天天上工却饥不饱腹。因此母亲的主要任务不是上学,而是挖野菜、干家务、哄弟妹们。“女子无才便是德”,那时在农村,男孩上学才是名正言顺,女孩能识字就不错了。因此,母亲虽整天半工半读却也只求得念到了小学三年级就被迫辍学。为此,母亲遗憾到今。
不过说起学生时代,母亲还是津津乐道。那时的学校真是黑屋子、土台子、泥凳子上面坐着脏孩子。一个屋子里坐着8至15岁不等的孩子,一个老师常常是忙完这边,忙那边。安顿好东边,吼西边。所学内容也单调异常。什么“老三篇”、“小铁锤参加游击队”、公鸡和狐狸的故事等等。母亲回忆着过去,平淡中透着辛酸……
时日变迁,改革开放的春天迎来了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我就是其中的一员。用母亲的话说我从未吃过苦。大包干使人们尝到了甜头,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人们粮满仓,棉成山。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临邑镇政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机房管区协调村委会共筹资金,给我们修建了红砖瓦房做校舍,并且添置了新课桌、凳,并使教室里平生第一次通上了电。刚入学时的水泥桌凳,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晚自习时明亮的电灯也替代了吱啦啦的汽灯。语数老师也已分开,音、体、美偶尔也会由班主任老师替代上一两节课。可因工资低,常有老师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跳巢,放弃教育岗位。但不容置疑,国家越来越强盛,人们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好过。
相比之下,最有福的是女儿了。女儿2000年出生,真正享受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果。由于我和爱人都在邢侗街道办事处上班,女儿从入学便进入了街道前年由政府出资兴建的教学楼。学校窗明几净不说,还夏有风扇,冬有暖气;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不说,还有“四机一幕”进课堂,名师专家“网”上讲,孩子们不出教室就能把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农村学生享受起了现代化教育,这是母亲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巨变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上学不交费,生生有补助!
现如今,有人问我做什么的,当我回答是教师时,总是引起别人的羡慕:“你们教师工资待遇是越来越高了!那些跳巢的和没踏入教师行列的人们,真是后悔莫及呀!”
30年,弹指一挥间,我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自豪,我更为祖国教育的快速发展而欢欣鼓舞,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蔡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