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充满激情的岁月


  在《德州日报》创刊20周年之际,我受报社之托,写一篇回忆性文章。这段沉淀多年、几尽模糊的记忆,竟又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使我又回到了那一段激情飞扬的岁月。
  1988年初,当时地委决定由宣传部牵头,筹办地委机关报——《德州日报》,于下半年试、创刊发行。当得知组织已决定让我担任《德州日报》筹办领导小组副组长时,我既兴奋、又惶惑。兴奋的是,德州地区13个县市、500多万人民有了自己的报纸,全地区通讯员有了自己的阵地,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也有了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而惶惑的是,先期让我一个人进入原《德州市报》领导试刊,怕编辑、记者们不能认可和服从我这个陌生人的领导;报社的组织机构、办报地点、经费、印刷等诸多问题,也很难同步落实。当我真正进入这个群体以后,感到原来的顾虑有些多余和狭隘。因为,《德州日报》创刊,给原市报社的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他们的工作热情很高,都想在新的起点上有新的起色和作为,充满着争创一流报纸、争当一流记者的激情。所以,尽管大家萍水相逢,但我们的心和力很快凝聚在了一起,这个新构成的群体,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激发了创新热情,培养了团结拼搏精神,为办好这张报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当时报社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那时,每周至少集中搞一次不拘形式和内容的业务学习。有时评报,有时由编辑、记者轮流讲课,有时发给大家素材在规定时间内写一篇短消息,有时还对有代表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大家不分职位高低和年龄大小,人人畅所欲言,为了评判一个标题、一个导语、一个版面设计的优劣,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轮流讲课,不少人为了讲出新意,不照本宣科,往往讲半个小时要备几天的课。
  除业务学习外,当时的政治学习抓得也很紧。记得在学习、传达上头精神方面有“三个不放过”,即国际上大的风云变幻不放过;国内大的政治经济改革动向不放过;地委、行署大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不放过。1988年正是改革开放敏感时期,在思想文化、社会变革、政治理论等领域,存在着许多是与非、左与右、正与反、对与错的争论,此消彼长,此起彼伏,有时一篇不经意的文章也会激起千层浪。但好在大家的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牢牢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真正成了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推动者、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政治理论的引导者,常在报园“吹皱一池春水”。
  创新,就是原有基础上的突破。任何事物,有创新才有活力和动力。在试、创刊过程中,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争先恐后搞创新,并有不俗表现。版面设计,几乎每次都有改进和变化,把区间优势规律与编排强势规律表现得恰如其分。摄影记者也打破常规:幅大、组发式、多幅照片组成一个图案等等,这在当时许多大报也不多见。如在 《招标承包引来的一场官司》稿件中,配发的3幅照片组成一个感叹号,引起了读者和各级领导的关注。搞文字的,也编写了许多创新性的稿子。如有一篇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干部的消息,经过修改,冠名为“评论新闻”,发出后,其影响远大于只报事、不晓理的正常消息。关于会议报道,通常是发一篇消息,最多再配发一篇评论员文章或社论,吸引力和可读性不言而喻。为改变这种单一的报道形式,我在报社业务会上曾强调过几次,要求到会议中捕捉新闻,以新闻为主线、把会议精神串起来。1988年11月份,全区正好召开农民企业家协会成立大会,为了做出样子,我主动参加了会议,工作时间听会,午间和晚间到有代表性的企业家房间采访,4天共赶写了两篇通讯和一篇评论员文章。通讯的题目是《农民企业家的盛会》和《成功者的足迹》,评论员文章是《愿涌现更多的农民企业家》,从报道的深度、广度和社会反响看,会议消息无可比拟。
  回忆在报社工作的440多个日日夜夜,至今仍让我感叹不已的就是大家的团结拼搏精神。在这个团队中,没有忌妒,没有怨恨,更不存在文人相轻。为了共同的目标,大家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试、创刊初期,大家几乎天天加班,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但没有一个诉苦讲价钱的。安排采访任务,人人争先恐后、废寝忘食,采写的稿件,有的改十几遍还不收笔,出了很多精品。在我这里,每天都能听到好的建议、有益的信息,却没有一个搞“小动作”、打“小报告”的。那时,报社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报社与外界、与通讯员等,关系都相处得十分融洽。每次审稿,我常把记者们编写的稿子改得面目全非,但从没有听到消极和报怨的声音。所以,受此影响,大家在编写稿件时,养成了认真思考、反复修改、语不惊人不罢休的习惯。
  回忆1年多的办报生涯,感慨颇多。记得报社聚餐欢送我,当我突然意识到马上就要离开我钟爱的事业,离开这个充满爱心、充满激情、结下深厚友情的群体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不少同志也落泪了……巧合的是,当初,是我一个人提着包走进了报社,“现在”,又是我一个人提着包走出了报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经历了人生中最宝贵、最有价值、最值得留念、最充满激情的岁月。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光总把旧人抛。属于这代报人的20年已经过去,往事只能回忆,未来会更美好,但那是属于年轻一代的。作为《德州日报》创办人之一,我仅对“今天”和“明天”的报人寄语三点:一是珍惜时光,多读书。“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的知识基本上是30岁之前积累的,以后的读书学习只是“温故而知新”。二是珍惜挫折,多吃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要正确对待、善于总结和借鉴,使其成为财富。吃苦、受磨难,也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基石。三是珍惜友情,多交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朋友在一个人的事业和社会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就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朋友和同事之情可使你终身受益。
  我珍视这个特殊群体在那个特定环境和年代留下的点滴印迹,我怀念那段岁月留给我的激情和友情。
  (作者系《德州日报》原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原德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梁学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充满激情的岁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深情回眸】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