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学生来说,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的教育永远是残缺的教育。从走上讲台那天起,我就把从事教育当作终身职业,把播撒真爱作为无悔追求。
用深入了解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只有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才会使播撒的爱的种子生根、发芽。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刚转入我班时,永远是一副冷漠、麻木的表情,似乎任何事情也激不起他的热情,随之而来的还有迟到、逃课、不完成作业等等一大堆缺点。经过深入了解,我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惨痛经历,下决心用爱去温暖他。课堂上,我经常设计一些别人不会、恰恰只有他才能做得恰到好处的环节;知道他爱看书,我便把收藏的书不断地借给他……点点滴滴的关心让我终于在他的脸上看到了微笑。看着日渐开朗、自信起来的他,我庆幸当初没有一味粗暴、强硬地管束他,是深入的了解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爱一个不幸的学生。
把理解的触角伸向学生的内心。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他人的理解与赏识。我曾经教过一个叫乐诵的学生,正如他的名字,他酷爱读书,不仅爱读而且喜欢大声朗诵,可“乐诵”之后,书中的智慧似乎未能拨动他脑子中数学的那根琴弦,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差。经过思索,我把他搜集的一首《献给我亲爱的老师》的诗推荐给了校长。后来,这首诗由他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朗诵了。会后,他悄悄告诉我,很多老师听了他读的诗,同学们都说他真了不起!我注意到他的脸上一直充满着笑。我告诉他,人只要有兴趣,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从那以后,不仅他的语文成绩很好,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其实,教育有时真的很简单,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可以达到目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靠真诚关心彰显对学生的真爱。感冒的时候替他们擦一下鼻涕,迷沙土的时候帮他们吹一吹眼睛,生病的时候提醒他们吃药……看似平常的小事,沟通了师生的心灵,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2006年,我班上一个学生家庭遭遇意外,父母相继撒手人寰,爷爷奶奶受到很大打击。于是,我主动担负起了照顾他的义务,让他与我同吃同住。等到他的爷爷奶奶精神好转,才让他回到老人身边。直到现在,他虽然不在我教的班级,但我说的话他都 “言听计从”。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以宽严相济诠释挚爱的真谛。真正爱学生就要因材施教,宽严相济。对于自觉性比较高的学生,我会采取宽让的态度容忍他们的小错误,让他们自省悔改。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过”,正反两方面都有力地说明 “严”的重要性。我也深深地知道,对待个别学生,一味的赏识与宽容只会助长他们的恶习,而必要的惩罚对他们更有效。因此,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会用“严”来表达我独特的爱,有时甚至是一些小小的惩罚。实践表明,只要不对学生造成真正的伤害,适当的严厉与惩罚也是一种爱。
□禹城市张庄镇中心小学 周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