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城市化进程,今年以来,平原县实施了城中村改造工程。4200户群众拆迁没出现一个“钉子户”,没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近日,笔者走进龙门街道办毛庄村,了解到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几件事。
生猪奶牛“乔迁新居”
从宽敞明亮的平房大院搬到只有三两居室的楼房,必然会断了部分村民赖以生存的财路。毛庄居民小组在拆迁前,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座谈、召开村民代表会等形式了解到,群众反映最多的是:村庄拆迁,畜禽何处去?何况奶牛成本太高,如若卖掉就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经广泛征求意见,村里在城郊废弃地规划了一处高标准养殖场,盖起了猪舍、牛棚,修建了基础设施。短时间内,全村38头奶牛、上百头生猪全部“乔迁新居”。奶牛饲养大户黄传生感慨地说:“搬出平房住楼房,本以为这批奶牛要低价处理掉,没想到村里比我们想得还周到。如今的养殖场不仅标准高、环境好,而且位置优越,客户拉奶直接就到场门口。”
闲置厂房建起停车场
听说要拆迁,从事粮食贩运的邹彦军沉不住气了:“搬进楼房,自己的拖拉机往哪里放?总不能常年在外租车库吧。”与老邹一样着急的还有村里62位农机手。这一问题,村干部们早想在了前头。
该村紧依县城,跑运输的大小车辆较多,全村60多辆农机、大型货车往何处存放,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放心不下的大事。经县建设局、土管局等部门审批,该村利用城郊的一处闲置厂房建起了可容纳近百辆机动车的停车场,并修建了车库、洗车间,免费为村民提供服务。村里还雇了保安,24小时看管车辆。村民崔立新高兴地说:“车辆原来放在院子里不但占地方还不安全,现在人住上了楼,车也开进了停车场。”
福利院里笑声朗
42岁的村民李希英自幼患病,双腿不能行走,只能以轮椅代步。这次按县里的拆迁政策,她分到了五楼。本身生活不便,又要面临上下楼之苦,而像李希英一样的残疾人,村里就有10多个。此外,孤寡老人、子女在外工作的老人还有20多个,如何让这些需要照顾的村民能够生活自理?村里的做法是:在为他们分房的同时,建一处福利院,让他们在 “大家庭”中享清福。
福利院有房屋28间,水电暖等设施一应俱全。院内进行了绿化、亮化,并派专人打扫卫生,负责院民的生活起居。逢年过节,村里还对特殊人群进行走访慰问,发放补助金。82岁的孤寡老人徐玉青提及住进福利院的感受赞不绝口: “住楼房对俺们这帮人来说很不方便,真没想到村里想得这么周到,让俺们搬出了平房又住进了公寓。”
□相子瑞 李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