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秋、国庆两大节日临近,许多市民已经开始购置节日礼品,更有甚者早早地为节日餐桌做起了准备,市民对节日消费的关注度正在逐渐“升温”。
尤为关注食品安全
“每到过节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食品安全,特别是买一些散装食品,总要千挑万选。”正在超市购物的刘女士热情地对记者说。
距离两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月饼早已摆到了商场、超市的显眼位置,市场上的一些肉类、酒水、瓜果和速冻食品也开始悄然“升温”。记者了解到,节日市场的食品卫生情况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
市质监局食品科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质监部门正在开展节日食品专项检查。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小作坊,这些小作坊产品价格低廉、缺乏有效经营证件,产品往往流入一些小型的副食店或农贸市场,难以进入大商场和大超市,所以消费者选择到一些正规、大型的商场进行消费是正确的,但在购买食品时仍然要对生产日期、“QS”标识等细节仔细检查。
据了解,我市质监等部门在节日期间将加大对节日食品的监管力度,以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希望躲过消费“陷阱”
随着“两节”临近,在各大商场、专卖店,“节日促销”“迎中秋打折”等字样越来越多。由于往年节日期间,一些商家常打着打折、促销的幌子,使很多百姓吃了亏,所以,今年百姓在面对这些节日促销时,普遍表示担心遭遇消费“陷阱”。
喜欢购物的赵晓飞说:“去年国庆购物我就遇到了霸王条款,买了台打折洗衣机,不到一个月就坏了,商场却说打折商品不予退换。”在采访中,更多的消费者反映,往年节日里常遭遇“返券”陷阱,商场推出“买100送50”之类的活动,诱使消费者大量购物。当消费者购物后拿到一大把购物券后,却发现一些柜台上到处写着“本柜台恕不参加返券活动”之类的话,而在商场指定柜台上换购的商品,大多是一些消费者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表示,从往年节日期间的投诉情况来看,消费“陷阱”是消费者投诉的主要方面,问题表现在虚假打折、附带霸王条款、商品以次充好这几个方面。商家大多是利用了消费者在节日期间贪图便宜的心理,在销售的时候钻了消费者心理上的空子,所以消费者在节日里一定的要“擦亮”眼睛,仔细选购。不要盲目的贪图便宜,被商家的促销手段“晃花了眼”。
担忧节日服务“缩水”
“我俩很早就打算到饭店订桌中秋宴,但同事说,节日里的饭店服务常打折扣,常遇见服务态度差,或者饭菜质量下降的情况,所以现在还没拿定主意。”刚结婚不久的张蕾挽着丈夫的手说。
从往年的情况看,在节日期间商家服务质量下降的现象很多,常听到市民对此抱怨,尤其是旅游等以服务为主的经营项目。前段时间,市民陈虹在一家旅行社预定了“中秋游”,享受到了八折优惠。但随着节日的临近,小陈开始为节日旅游服务是否会“缩水”担心,她说“今年‘五一’我同事参加了一个打折的假日旅游团,当时旅行社宣传得相当好,可我同事回来后却说,他们实际上不但吃的、住的很差,参观时也是走马观花。”
市工商局工作人员贾通洲介绍,节日经济,有百姓“扎堆”消费的特点,一些商家往往为了降低成本而在服务质量上“缩水”,所以消费者在节日消费时,应注意保存好发票等有效凭证,以便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本报记者刘臻 见习记者王贺 本报通讯员凤燕 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