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东向邻居介绍他在《书法报》上发表的文章
王玉东正在创作书法作品
“他是深水中的一条大鱼。”认识王玉东的人都这么说。王玉东是临邑县邢侗街道办事处孙洼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但他还有另外一个不普通的身份:硬笔书法家、中国书画研究艺术委员会委员。刚刚度过不惑之年的他,先后荣获了一连串国家级的荣誉称号: “全国书法美术大赛金奖”、 “庆祝长征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面对众多的荣誉,王玉东却谦虚地说: “在茫茫的书法艺术大海中,我只是一叶扁舟”。
兴趣始于少年懵懂时
王玉东的父亲虽是农民,却练就一手好字,村里婚丧嫁娶、盖房订亲,村民总是请玉东父亲操笔代劳。受父亲的熏陶,王玉东从小就喜欢书法。闷热的夏夜,孩子们在街头玩耍嬉戏,大人们在树下纳凉聊天,他却独自一人在屋里与笔墨为伴,与纸砚为伍。上小学五年级时,授课老师对玉东父亲说: “这孩子练字很有毅力,将来一定有出息!”回家后,父亲备感欣慰地对玉东说: “字是读书人的脸面,孩子,你要继续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玉东读初二时,在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中拿了一等奖。这给了王玉东莫大的精神鼓励。这天晚上,王玉东写下“卧薪尝胆,精练书法”八个字,以此明志。尽管王玉东勤奋好学,然而 “象牙塔”却没有垂青这位青年。1984年,高中毕业的他回了家。尽管如此,他还是对书法痴心不改,白天田间耕耘,夜晚纸上驰骋,这样的生活一直坚持到现在。
功夫成于闻鸡起舞中
王玉东在家排行老大,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早年经济十分拮据。没有钱买字帖,他就跑十几里路到老师和朋友家里借,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字帖他练了不知多少遍,基本达到了烂熟于心的程度。练字要纸,他把妹妹、弟弟用完的练习本、作业本全部找来;纸张“暂缺”时,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练,有时干脆 “书空”(对着空中写字)。久而久之,他 “书空”渐成习惯,于不经意间,一个字的点画、结体、造型乃至一幅字的谋篇布局往往就在这 “书空”中琢磨个透。
1985年,由于生活所迫,他去一家草酸厂打工。由于字写得漂亮,又有高中学历,他当上了厂里的宣传干事。这下可乐坏了王玉东,因为终于有了和纸笔终日为伴的机会。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天津茂林书法学院的函授学习。二十来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可王玉东从来不打扑克、不聊天、不参与酒场,一门心思地投入到硬笔书法艺术中。他把大部分的工资都用来订阅 《书法报》、 《书画报》、 《硬笔书法天地》等报刊,直到现在,他每年订阅书报的费用多达三、四百元。
后来王玉东有幸结识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会长丁谦等名家,丁谦对他厚爱有加,他寄出的每件作品丁谦都会详加点拨,使其受益匪浅。
境界源于普通生活里
谈起书法与做人的关系,王玉东诚恳地说: “字如其人,我的处世原则是 ‘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做人要像书法中处理左右结构一样,要特别注意避让和穿插,做到和谐相处。”
王玉东是个热心肠,村民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 “王大能人”。村民家谁有个红白大事,他总是跑在前面,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更有一套说服人的本领。去年春天,村民王某的两个儿子在赡养老父问题上起了纠纷,情急之下,老人向王玉东求助。王玉东将王某的两个儿子叫到一起,苦口婆心进行劝说: “连自己的父亲都不赡养,以后谁还敢和你们交朋友?”王某的两个儿子哑口无言,当场表态要痛改前非。近年来,王玉东调解的家庭纠纷不下几十次。
王玉东自己的家庭十分和睦。在村里,王玉东是有名的模范丈夫,邻居许莲花说:“他们夫妻关系非常好,从来不吵闹的。”为了让妻儿过上好日子,王玉东学习了楼房防水技术,农闲时带领十几人专门搞防水,一年下来,也能挣三四万元。
王玉东做事光明磊落。2005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王玉东在104国道上捡到一个提包,打开一看,里面有大量的现金、支票、单据,还有一张身份证。他顾不得自己赶路,根据身份证上的地址给人家送到了家。看着失而复得的东西,失主感激万分,非要拿出一部分现金表达谢意。王玉东笑笑说: “我还图你这点钱吗?要是看重你的钱我就不给你送来了。”
□文/图清松 乔慎 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