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创历史文化名城促文化事业繁荣
  陵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夏商周时期即封鬲氏国,春秋属齐西偏地,秦置厌次县,汉置安德县,隋唐至明初一直为平原郡、安德郡、德州之治所。东方朔、颜真卿等历史名人似群星璀璨;平叛 “安史之乱”、义和团运动、大宗家战斗等风起云涌; 《画赞碑》、汉墓群、唐城墙、棂星门等文物古迹众多。著名作家冯骥才来我县视察后,感慨 “陵县何其美,大唐真面目!”著名历史学家安作璋及省文化厅原厅长于占德来我县视察后,分别题词 “汉风唐韵”和 “智圣故里,汉唐古城”,对我县历史文化名城地位予以肯定。近年来,陵县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文化设施,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文化设施日益完善。
  加强文博苑修缮保护。陵县文博苑是全县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级景区,内藏国家一级文物颜真卿书 《东方画赞碑》及宋徽宗御书 《赐辟雍诏书碑》、明《康氏先莹昭穆记》等珍贵石刻。近年来,县里先后投资近200万元,对文博苑进行了全面维修和重新布展,更加突出了东方朔、颜真卿等历史名人和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展现陵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基地。
  大力发展有线电视事业。成立 “陵县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投入5000多万元,使全县989个行政村全部通上光缆,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8万多户。投入110多万元,更换广播电视设备。与中央、省电视台合作,建立了 “中央七频道陵县转播站”、“齐鲁电视台陵县转播站”。
  今年3月,我县顺应民意,开始兴建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该中心位于老城区核心位置,面积220亩,全部为公益性建设,总投资1.6亿元。总体布局为“一主九片一廊三线”: “一主”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主馆,内设演播大厅、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艺术中心、青老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等公共文化设施; “九片”即中国结广场、历史广场、京剧广场、武术广场、舞蹈广场、滑冰场、小游园等九个功能性小广场;“一廊”即位于文化艺术中心南部、160米长的历史文化长廊; “三轴线”即 “一主两次”3条各具特色的参观轴线。工程预计10月1日全部竣工。
  二、文物保护与开发并重。
  陵县历史悠久、文物丰富,仅馆藏文物就有石、玉、陶、瓷、铜等11类1500余件,占全市的三分之二,时代跨越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其中一级文物28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180件。历史古迹众多,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和东方朔墓,另外还有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开发,积极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重点文物的保护。2007年,被评为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注重保护和挖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6月以来,组织专人深入乡村,广泛搜集在县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民间传说、音乐、舞蹈、手工技艺等相关资料,建立起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东方朔民间传说》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蹦鼓舞》被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先后组织文化遗产传承人深入企事业单位、学校现场传授60余人次,组织中小学生现场参观3000多人次。
  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专业人员培训。结合重大节日和季节特色,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几年来,共举办 “青春齐鲁,魅力陵县”、消夏广场文艺演出等大型文艺活动60余场次。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村,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县共成立庄户剧团30多个,其中义渡口乡果园村庄户剧团被评为省级优秀庄户剧团。积极鼓励、组织有文艺创作特长的人员开展文艺创作活动。文学作品 《乡梓笔谈》、 《缚苍龙》、 《清粼粼的四女河》、 《一位空战老兵的传奇人生》、《舐荼》等相继面世,自编自创歌曲《喜洋洋,奔小康》、 《老师的节日》、《中华响彻和谐歌》等广为传唱。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筹资80余万元建成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支中心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部门开展共建共享,使优质文化资源进村入户。全县989个行政村中972个村建起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98%。大力实施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组织电影放映队伍30人,深入农村放映优质电影,目前已放映电影2000余场次。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启动,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分批展开。农家书屋工程逐步推进,现已建成农家书屋70家。
  创城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我县聘请文化旅游专家,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一是打好汉唐文化牌。以国家AA级景区文博苑为阵地,以众多碑刻、文物为依托,充分挖掘汉唐文化底蕴,组织专人挖掘整理有关汉唐文化知识,出版系列丛书,开发像章、碑帖、塑像等相关文化旅游产品,尽快建成 “汉唐文化一条街”和 “文物文化产品一条街”。二是打好名人文化牌。以弘扬东方朔、颜真卿等名人文化为切入点,在神头镇建设东方幽默智慧园,为游人提供游乐益智的好去处。三是打好古迹文化牌。对汉墓群、东方朔墓、棂星门、唐城墙等历史文化遗迹,做到严加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对汉墓群实行围栏保护,适时进行保护性发掘。四是打好红色文化牌。进一步搞好大宗家战斗纪念碑、义渡口烈士陵园等红色遗迹的保护维修,发展红色旅游。(作者系中共陵县县委书记)
  □李世民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创历史文化名城促文化事业繁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书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