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武城镇的尚庄村因辣椒而出名,全村95%以上的农民从事辣椒购销生产,注册的“英潮”、“户户”、“多元”、“东顺斋”等品牌辣椒制品热销韩国市场。仅辣椒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1.1万元。
武城县把发展 “一村一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膨胀产业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提高科技含量,为全县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小特色 大效益
老城镇南街村是武城食用菌立体养殖第一村,70%以上的村民从事食用菌养殖,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年增加800元以上。在该村的带动下,老城镇20多个村靠养殖食用菌走上致富路。县里因势利导,大力培植食用菌立体养殖产业,使全县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农民年增收9000多万元,该县成为全省首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全省食用菌生产10强县。
该县确立了“一红(辣椒)两白(食用菌、棉花)一牧(畜牧)”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把特色农业作为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列入乡镇政府年终考核目标。他们结合先进典型给群众算经济账,组织干部群众到寿光、昌乐、莘县等地参观学习,从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激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情,促进了特色农业快速膨胀。目前,以老城镇、杨庄乡为中心的食用菌养殖基地面积达150万平方米;以武城镇、郝王庄镇为中心的辣椒基地面积达10万亩;以广运街道办事处、鲁权屯镇等乡镇为主的生猪存栏量达20万头……
小品牌 大市场
棉花生产是杨庄乡东杨村的支柱产业,前些年,曾披着他人的“外衣”远嫁他乡,价格低廉不说,还受制于人。去年,村民王新军在“不公平”的棉花交易中觉醒,率先注册了“杨庄花”品牌,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并通过山东省棉花交易会、德洽会等大力宣传推介,使“杨庄花”供不应求。
该县把培植品牌作为推进 “一村一品”发展的重头戏,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竞争力和知名度。围绕打造农业品牌,他们在省农科院帮助下,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并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建立了以速测为主的检测站点,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同时,引进韩国多元、韩国亚星、九发食品等农企“巨头”,建立了英潮食品、澳泰龙食品、凯运食品等“农”字号龙头企业327家,带动起25个农业品牌,建成了鲁西北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年为农业增加效益1.2亿元。
高科技 新支点
“一村一品”要做大做强,必须依靠科技作支撑。为此,该县借力“南融北接”,举办了“专家武城活动周”活动,与中科院、省农科院、山农大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日本农业会所徐会连博士为政府顾问,聘请王洪柱教授等18名专家教授组成“科教兴农”顾问团,倾力培植大史庄、尚庄等20个科技示范村,并以示范村为龙头,扩大科技推广面积。同时,该县从县农业局选派25名技术骨干到农村一线为农民指导科学种养殖技术,加快了全县农业科技推广步伐。
□本报特约记者王召华 本报通讯员何利 祝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