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村一品一境界
——武城发展特色产业纪实
作者:王召华本报

  武城县武城镇的尚庄村因辣椒而出名,全村95%以上的农民从事辣椒购销生产,注册的“英潮”、“户户”、“多元”、“东顺斋”等品牌辣椒制品热销韩国市场。仅辣椒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1.1万元。
  武城县把发展 “一村一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膨胀产业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提高科技含量,为全县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小特色 大效益

  老城镇南街村是武城食用菌立体养殖第一村,70%以上的村民从事食用菌养殖,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年增加800元以上。在该村的带动下,老城镇20多个村靠养殖食用菌走上致富路。县里因势利导,大力培植食用菌立体养殖产业,使全县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农民年增收9000多万元,该县成为全省首家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和全省食用菌生产10强县。
  该县确立了“一红(辣椒)两白(食用菌、棉花)一牧(畜牧)”的特色农业发展思路,把特色农业作为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列入乡镇政府年终考核目标。他们结合先进典型给群众算经济账,组织干部群众到寿光、昌乐、莘县等地参观学习,从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激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情,促进了特色农业快速膨胀。目前,以老城镇、杨庄乡为中心的食用菌养殖基地面积达150万平方米;以武城镇、郝王庄镇为中心的辣椒基地面积达10万亩;以广运街道办事处、鲁权屯镇等乡镇为主的生猪存栏量达20万头……

小品牌 大市场

  棉花生产是杨庄乡东杨村的支柱产业,前些年,曾披着他人的“外衣”远嫁他乡,价格低廉不说,还受制于人。去年,村民王新军在“不公平”的棉花交易中觉醒,率先注册了“杨庄花”品牌,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并通过山东省棉花交易会、德洽会等大力宣传推介,使“杨庄花”供不应求。
  该县把培植品牌作为推进 “一村一品”发展的重头戏,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竞争力和知名度。围绕打造农业品牌,他们在省农科院帮助下,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并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建立了以速测为主的检测站点,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同时,引进韩国多元、韩国亚星、九发食品等农企“巨头”,建立了英潮食品、澳泰龙食品、凯运食品等“农”字号龙头企业327家,带动起25个农业品牌,建成了鲁西北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年为农业增加效益1.2亿元。

高科技 新支点

  “一村一品”要做大做强,必须依靠科技作支撑。为此,该县借力“南融北接”,举办了“专家武城活动周”活动,与中科院、省农科院、山农大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日本农业会所徐会连博士为政府顾问,聘请王洪柱教授等18名专家教授组成“科教兴农”顾问团,倾力培植大史庄、尚庄等20个科技示范村,并以示范村为龙头,扩大科技推广面积。同时,该县从县农业局选派25名技术骨干到农村一线为农民指导科学种养殖技术,加快了全县农业科技推广步伐。
  □本报特约记者王召华 本报通讯员何利 祝丽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村一品一境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县域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