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神头镇位于陵县城东20公里处,是西汉太中大夫、文学家、滑稽大师东方朔的故里,神头镇以北有连绵数里的汉代古墓群,俗称“七十二疑冢”,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头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神头”即神仙之首也。相传秦始皇惟恐他人取而代之,据当时“星相家”关于“东南有天子气”的预言,多次东游私访。一天,他东游至此,只见祥云缭绕,紫气升腾,自言自语道:“此地不就是要出天子的地方吗?”当即将“神头”改为“厌次”古城。“厌(古读ya)”同“压”,“次”作“到”、“停留”讲,意即天子已到这里,不再出天子。至于何时又恢复“神头”之名,史料无记载。相传明末此地发生一次地震,损失较大,残留部分称为“剩头”,人们取其谐音为“神头”,于是神头又恢复了原名。
文革期间,“神头”之名似有封建迷信色彩,遂被造反派纳入破四旧立四新、扫除牛鬼蛇神之列,将当时的“神头公社”更名为“立新公社”。不过没几年又恢复了原名。
神头镇的不少村庄多年来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在其西北3至4公里与于集乡交界处,有呈“厂”字型分布的六个村庄,即纪家、窦家、王良家、前盛家、后盛家、黄家。纪家是千余人的大村,其余5个村为200至500人的中小村庄。其中纪家位于“厂”字的拐角处,向南依次为窦家、王良家,窦家和纪家相距200多米,和王良家仅以3米宽的东西道相隔;向东依次为前盛家、后盛家、黄家,前、后盛家一道之隔,距纪家、黄家分别为0.5公里、1.5公里。
相传早年间纪家和王良家不和,两村村民经常发生纠纷。一占卜者听说此事后,煞有介事地说:“两村之争皆因‘鸡(纪)’吃‘粮(良)’啊,将两者之间的村叫做‘窦家’不就行了吗?‘鸡(纪)’不吃‘豆(窦)’嘛!”村民们一分析,此话确有道理:鸡吃高粱、小麦等五谷杂粮,惟独不吃豆粒(当然现在规模化养鸡混合饲料中掺有豆子面或豆饼,那是后话了),便采纳了这一建议,从此两村相安无事。不知是为了印证这一传说还是为了书写方便,至今不少人还习惯将“窦家”写为“豆家”。纪家和黄家也是这种情况,因为“黄鼬(黄家)”吃“鸡(纪)”啊!便将两者之间的两村命名为前、后盛家,意在用两道“绳(盛)子”(当地人至今习惯将“盛”读作阳平音,谐音“绳”)将“黄鼬”拦住,再不老实就将其拴起来!从此两村也相安无事。谁也说不清这一传说源于哪朝哪代,不过至今流传甚广,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据有关史料记载,这6个村大多于明永乐年间建村,约有600年的历史,皆以自山西洪洞县迁此首居的人的姓氏命名村庄(前、后盛家原为盛家一个村,因村落渐扩分为前、后盛家;王良家系以迁此首居的人王良的名字命名)。非常有意思的是,其他村的情况属实,惟有三个充当“路障”的村庄却多年来没有命名村庄的姓氏:窦家没有姓窦的,全村近200余人,有王、刘、许、石、康、于、董、马八个姓氏;前、后盛家各260口人,均没有姓盛的,前盛家有吝、孙、侯、谢、王五个姓氏,后盛家有杨、邵、王、张四个姓氏。笔者祖籍窦家,年届不惑,自小询问祖辈个中原因并查询有关史料,至今没有答案。
□石贤圣 秦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