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在四川省彭州市特大地震灾害抢险救援中,他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组织带领官兵从废墟中抢救出被困人员42名,疏散群众300余人次。德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范道永——
燃烧自我点亮希望之灯
  2008年5月13日,范道永正在市公安消防支队值班,14日凌晨接到抗震救灾命令,来不及回家收拾东西,来不及和妻子话别,没有亲吻一下刚过了两岁生日的女儿,就和战友们奔赴了灾区一线。
  情况比预想更严峻,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危险无处不在。范道永紧急分析了当地灾情和群众被困情况,便带领战友们开始了奋战。
  舍生忘死
  成功解救84岁老人
  5月15日上午9点30分,彭州市小鱼洞镇政府紧急求援:镇东北方向的董坪村山区受灾严重,道路被阻,尚无搜救人员进入,伤亡情况严重,具体情况不详。灾情就是命令,虽然刚刚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范道永顾不上极度的疲惫、饥饿和口渴,立即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带领40名官兵,携带特勤器材徒步上山搜救。11点50分,在董坪村一处倒塌的房屋废墟中发现有被埋压的衣服,范道永还细心地发现衣服似乎在抖动,他上前小心地扯开衣服的一角,发现有一双脚,身体还在废墟下面。他大声喊道:“有人吗?有人吗?”这时废墟下面传来虚弱的呻吟声,尽管听不清楚,但至少证明人还活着,这让范道永和战友们精神为之一振。他一边喊来战友协助,一边查看埋压情况,迅速思索着救人的合理方法。
  被埋压的人身体在门板下面,只露出一双脚,旁边是一处断裂的墙壁,砖石悬挂,墙体裂痕累累,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如果不及时将人救出,一旦墙体倒塌,被困人员必死无疑。但同时,断裂的墙体对救援人员来说同样也是极大的威胁。根据多年的救援经验,范道永决定:尽量减少作业人员,由他和另一名班长实施解救,其他战友外围协助。正当他们小心地清理门板上一层一层的瓦砾碎石时,突然一块砖头掉落下来,他和战友的第一反应是俯下身体护住被困伤员,谁也没有顾及个人的安危。庆幸的是,墙体没有整个倒塌,但巨大的石块正砸在他们身边!周围协助的战友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范道永和战友四目相对,除了相互鼓励和加油,没有更多的言语。他们更加坚定地奋力移开压在被困人员身上一块块沉重的砖石。费尽周折,被困者逐渐显露出来,是一位老奶奶,头部卡在一处砖石的缝隙里,头顶、前额和耳朵里全是干涸的血污,老人紧闭双眼,不时痛苦地呻吟。范道永慢慢托起老人的头颈,扶起上身,用腿顶住,让老人躺卧在自己的怀里。他大声对老人说:“老人家,不要怕,我们是消防兵,您得救了。”老人微微张了张嘴,已无力回应。范道永让另一名战友抱住老人的双腿,将老人从瓦砾中抬了出来。他们迅速制作了简易担架,将老人抬回镇政府,送上了救护车。后来得知老人名叫黄玉珍,86岁,由于抢救及时已脱离生命危险。
  奋力搜救
  成功疏散转移33名被困群众
  5月15日下午,送走被困的老人,范道永和战友们又返回董坪村。他顾不上吃饭,只喝了几口矿泉水,战友们劝他休息休息,吃点饭再干。范道永说:“在废墟下还不知有多少等待救援的群众,早一秒钟就有可能多挽救出一条生命,咱们少吃一顿饭算得了什么!”
  董坪村是一个行政村,由大小8个自然村组成,该村有200余户约800多口人,分散居住在山顶、山坡几个地方。地震后全村几乎所有房屋倒塌,且断水断电,出入山里的道路被多处山体滑坡阻断,如不及时解救,埋压的群众随时都会死亡。范道永万分焦急,他和战友们一起臂扛手抬,利用特勤器材剪切、扩张、撑顶,臂膀磨破了,手指抠烂了,鲜血顺着手臂流下来,他们全然不顾。范道永带领战友们跑遍了全村所有的角角落落,掀开了所有可能埋压着生命的处所,终于在董坪村又找到了33名老、弱、病、残群众。
  被困群众多数遭受地震和山体滑坡的惊吓,并且强烈余震还时有发生,下山的道路也已经彻底损坏,加上连日的饥渴,身体极度虚弱,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通过多处滑坡逃离险境。残酷的灾难、恶劣的条件几乎摧毁了他们求生的愿望。面对这种情形,范道永和队员极力劝说他们:“停留在山上不是长久之计,余震、伤痛和饥渴会给生命安全带来更大威胁,早一点下山就早一点脱离危险,山下已经准备好了食物和水,救灾帐篷也已经搭建好,我们有能力护送你们安全转移到山下!”顾虑打消后,33名被困群众终于同意下山。范道永和战友们背的背、抬的抬,深一脚浅一脚,蹚过湔江河,经过多处危险的塌方、湿滑的山涧,历尽艰险终于将33名被困群众成功疏散到安全地带,交给政府妥善安置,至此他们已连续高强度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历尽艰辛
  让遇难者入土为安
  5月17日上午7时30分,有群众请求援助:彭州市小鱼洞镇杨坪村村民杨德军在12日外出深山采药,至今未归,曾有村民反映其在龙凤巢一带活动过,请消防官兵前往搜救。范道永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迅速挑选了14名官兵携带救援工具,组成一支精干的突击队向大山深处进发。
  中午12时,在海拔2300多米的龙凤巢山峰的一处山体滑坡中发现了村民杨德军,经军医诊断他已死亡。在这种情况下,突击队打算放弃救援,准备返回。但遇难者亲属苦苦哀求,希望能按当地的习俗让遇难者回村安葬。途中要经过多处滑坡,一个人走回去危险也很大,如果再抬上一个人,更是危机四伏。此刻,范道永和战友们心情极度矛盾,一边是巨大的危险,一边是遇难者家属哀求的眼神。短暂的沉思,范道永脑海中满是灾区的残垣断壁,满是被困群众痛苦的呻吟,满是幸存百姓心碎的哭泣。想到这些,他和战友们下定决心,无论多么艰险也要将遇难者抬回去安葬,以抚慰遇难者家属悲怆的心灵。
  他们将遇难者的尸体包裹后抬往山下。上山容易下山难,本来只能一个人行走的羊肠小道,现在还肩负重担,范道永和战友们咬紧牙关,在经过几处近千米的滑坡地段时,头上是摇摇欲坠的巨石和连根拔起的大树,脚下是令人心寒胆颤的悬崖峭壁,随时都有滑落万丈深渊的可能。范道永和战友们手脚并用,用身体紧贴着近乎垂直的山体,像壁虎爬墙一般,小心翼翼,连走带爬,脚上磨起了血泡,手掌早已不成样子,连日来的饥饿劳累使他们的身体已非常不适,但他们仍咬紧牙关坚持。历经9个小时、行程30余公里,范道永和战友们终于将遇难者送回村中,遇难者家属万分感激,磕头致谢,全村的群众无不含泪赞扬人民的军队。□王聪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燃烧自我点亮希望之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新闻视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