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遥感科技:抗震救灾显身手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拍摄的中国地图。


  不是抗震一线,胜似抗震一线。自5月12日晚上以来,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和遥感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办公楼内一直灯火通明,上百名研究人员紧张而有序地日夜忙碌:全神贯注地接收、处理地震灾区的遥感数据,一丝不苟地解译、分析图像,马不停蹄地把一幅幅清晰的遥感影像送递给抗震救灾的有关部门和灾区前线……


遥感飞机飞赴前线,力争在第一时间获取灾情信息


  地震重灾区通讯中断、道路堵塞,利用遥感技术制作遥感图像成为及时了解灾情的最佳途径。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后,中科院迅速组建了 “汶川地震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组”,在遥感救灾方面富有经验的对地观测中心和遥感所立即行动起来,着手收集、处理灾区的卫星遥感数据。由于当时灾区阴雨连绵,卫星一时难以获得清晰的地面光学数据。面对困难,中科院的领导马上想到了遥感飞机。于是,5月13日,中科院向国务院主动请缨,递交了紧急飞赴灾区执行遥感监测任务的请示。来自对地观测中心和电子所的16名专家和16名飞行人员很快准备就绪,遥感飞机和观测分析设备整装待命。
  14日上午7时许,对地观测中心的2架高性能遥感飞机及相关专家从北京启程,飞赴灾区;同日下午,遥感所和地理所的科研人员也携带3架无人飞机飞抵都江堰。
  据介绍,2架高空遥感飞机可分别拍摄高分辨率的光学和雷达图像,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快速获取大面积灾情数据的能力;3架无人机则能在云下超低空飞行,拍摄不易到达地区的清晰图像。


哪片房倒了,哪条河堵了,都看得一清二楚


  14日下午和深夜,遥感飞机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2个架次的雷达航空作业。现场作业组迅速进行数据回放和初级处理,部分数据于15日子夜送达北京,60多名专家挑灯夜战,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在15日上午制出分辨率为0.5米的图像,并在第一时间送交国务院,为抗灾决策发挥了关键作用。
  16日上午,笔者在对地观测中心采访时看到,办公室里挂满了各个灾区的遥感图像。郭华东主任指着刚刚赶制出来的 “汶川县至茂县沿岷江河道航空遥感镶嵌图像”说: “这是01号遥感飞机5月15日拍摄的,哪里发生了泥石流,哪里的河道堵塞了,都一清二楚。你看,太平驿电站被滑坡大面积覆盖,附近沿线的滑坡掩盖公路连续长500余米,桥梁被冲断……有关部门正根据我们提供的图像,加紧研究对策。”
  在处理遥感飞机数据的同时,对地观测中心的专家们还随时接收来自16颗国内外卫星的遥感数据,加工制作出 “汶川震后卫星影像图”、 “德阳市卫星影像对比图”等数百幅灾区震后图像。这些图像很快送交到国务院有关部门,为评估灾情、防控次生灾害等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
  “人可以等数据,但数据不能等人!”对地观测中心副主任张兵说:“后方夜以继日,前方的遥感飞机也随时准备起飞,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就不错过任何一次作业的机会!
  据介绍,自5月15日至今,3架无人机已在重灾区不间断飞行拍摄,获取了大量的超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数据。遥感所和地理所的专家现场解译后快速镶嵌成图,马上送交四川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为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寻找最便捷的救援路径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赵永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遥感科技:抗震救灾显身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科技】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