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自周穆王东巡驻足读书留下古迹犁丘台以来,便染上了文气,播下了三千年的文脉。东汉弥衡、宋代盖忠、明朝邢侗兄妹等文化大师层出不穷;时至今朝,宋雨桂、刘曦林、邓光铭等一批批全国知名的美术界、史学界大家,为临邑续写了五彩缤纷的绚丽篇章,由此也使得临邑境内才俊频出。临邑师范的青年美术教师曹强,便是一位青年才俊。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去年就有3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美展,1幅作品入选省级美展并获奖,今年又被吸收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与曹强初识于1999年。当时一位文友拿来他的仕女图共赏,观之清灵隽秀,仙风袅袅。与之相聚,出我意料,这位20多岁的青年,论画谈书,才气勃发。在心灵的相互感应下,遂成为忘年道友。近年他新作频出,常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而我往往先睹为快。
国学大家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称高格。曹强也认为:诗画同源,均以追求境界为创作的终极目的。综观他的国画作品,既有描绘真实生活的写境,又有赋予文化内涵的造境,更有天人合一、写境与造境融会贯通的惊人之作。
2002年的四川大凉山写生,是曹强的艺术突破口。他创作了反映彝族民风民情的大凉山组画,这一系列的水墨作品可称为曹强 “写境”的代表作。凉山人的勤劳淳朴,凉山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激发了曹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在田间、在街头、在院落、在寨口,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身影。山脚放牧的儿童、赶场途中的老人、火把节上的姑娘,都被曹强写意成一幅幅国画作品。他将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技法与西方绘画的点线面及形体感双向打通,形成了浓淡、干湿、虚实、明暗、节奏的变化,既有笔墨的意趣,又有现代的形式美感。在作品中,他不仅融入了自己的美学见解,更倾注了自己的生活感悟。大凉山组画中的彝族同胞,纯真而质朴,憨厚而真诚,默默劳作,不染尘俗,而这些美好的生命状态恰恰契合了曹强的人生追求和艺术理想。内涵与载体的和谐,衍生出灿烂的火花,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大凉山组画充分展示了曹强捕捉对象特征的能力、扎实的笔墨功力以及熟谙素材、组织画面的能力。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凉山姐妹》、《秋雾》入选中国美协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夏日熏风》入展首届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并获奖,《姐妹》入展省美协庆祝党的十七大美术书法大展,国画人物作品入展省美协“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中国书画精品展”并获优秀奖,《秋收》入选省美协组织的“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省诗书画作品巡回展”,2007年11月在苏州参加全国新人新作展的作品前,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大为高兴地与之合影留念,并给予了深切鼓励。
国画中人物画科的难度在于人物造型与笔墨语言的融合。曹强在坚持学术性创作的同时,坚持以小品熟练笔墨,锤炼自己的形式语言。他结合人物画中对造型的严谨要求,努力实现人物画中笔墨的独立成趣。他坚持钻研传统精华,努力深入生活,以体悟现象为基础,注重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挖掘与主体再造,使 “写境”与“造境”融会贯通,将“写实”与“写意”,“造化”与“心源”,“形”与“神”,“气”与“道”等主客观审美范畴与艺术理念相互穿插、融会,努力做到以意造境,以形写神。更为重要的是,他十分重视文化底蕴、思想修养的涵育,在“外师造化”的外功上激发性灵与情感,在“中得心源”的内力上构建文化品德。米癫拜石、陶令赏菊、紫气东来、赤壁怀古、清照赋诗、昭君出塞……这些栩栩如生的高士图、仕女图,明显融入了曹强对现代人物的细致关怀和艺术创造,品之如赏长空流云,五彩缤纷,空灵生动,大可随其境进入忘我无我、天人合一之境界。正是这些赋予了文化内涵的创作,使曹强画境大开、画名广传,在“道技并重”、“道器互补”中一步步走向了艺术的大境界和人生的高品位。
□李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