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变硬环境和软环境入手,弥补招商薄弱环节。图为改造后的县城一角。
前些年,武城县一度成为“资金流”绕行的“高地”,而如今却成为资金、产业争相聚集的“洼地”,今年前3个月已经引来过亿元项目3个。
基础设施“软”变“硬”
前些年,连云港客商郑玉鸣计划到鲁权屯镇投资,可前来一考察,心凉了半截:高压线路不通、宽带光缆未铺……结果不辞而别,一大笔即将到位的资金化为泡影。时隔几年,滕庄镇到鲁权屯镇之间的厂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是什么改变了这里的现状?
这种变化源于基础设施的“软”变“硬”。近年来,武城县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4.7亿元,改造城区道路11条,形成了“七纵八横三环”的城市框架;青龙河公园、地下商城、贵都大酒店等相继建成;修建打通乡村公路1017公里,构建了畅行无阻的城乡交通网;架设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110公里,最大供电负荷达110兆伏安。全县“一大龙头、三大基地”全部实现了路通、信息通、高压线路通,9个乡镇街全部铺上了宽带光缆。今年春节过后,连云港客商郑玉鸣再度来武城县洽谈,最终将投资1.1亿元的建德大厦项目落户武城。
政府地位“高”变“低”
武城县自戴 “紧箍咒”,深入进行客商服务体制改革,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下督上:即每季度举办外来投资企业座谈会,请他们为政府部门“挑刺”;下评上:即定期组织企业对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进行评议;下告上:即成立“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专门受理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投诉;下罚上:即从全社会聘请发展环境监督员,实行“三乱”有奖举报制,施乱者受罚,举报者得奖……透明的机制将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的行为置于阳光之下,无论是不作为,还是慢作为、乱作为,都无处藏身。日前,总投资1.2亿元的上海伊蒂柯制衣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老板左同全说:“刚来武城时我们情况不熟,县委书记亲自安排专车接送,工商、税务等部门现场办公,仅用2天时间就帮我们办完了所有手续!”
招商载体“弱”变“强”
武城县打造产业磁场,实施产业招商。4年前,该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6家,但他们看准了这一产业的潜力,多次聘请专家对玻璃钢、橡塑等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证,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整合招商资源,靠产业优势吸引项目投资,同时根据产业链上缺少的项目进行招商,实行招商对象由“随机选择”到“产业对接”转变。去年,铝轮毂铸造、电镀、研磨等汽车部件大项目打开招商突破口后,刹车片、气囊、挡风镜等5个关联性的内、外资项目在今年春节前后先后落户武城,这些项目全部实现了与主导产业的对接融合。目前,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发展到149家,实现了企业做大、产品晋档、产业升级、磁场变强,武城县也因此荣获“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称号。
□本报特约记者 戴树超 本报通讯员 牟永来 何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