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现有土地资源活起来,为农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平原因“地”制宜,从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上做文章,努力寻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最佳结合点,盘活闲置宅基地,改造中低产田,开发河滩地、盐碱地,创出了一个土地综合利用的新模式。
宅基清理美了环境富了农民
张华镇姚庄村村民姚如宾承包了1亩闲散场院,养鸡场规模由过去的四五百只增加到了5000多只。今年,肉鸡价格高,他头一次就卖出3000只,赚了1万多元。越来越多的平原农民从土地综合利用中得到实惠。自今年4月份以来,一场被当地农民称为“小土改”的闲散宅基地清理活动在平原农村全面展开。该县对一户多宅、无偿占用村内空闲地等情况进行了清理;对建新不拆旧的、户口迁出本村的原有宅基地依法收回;对符合以上几种情况且不退出占用土地的实行有偿使用。“随着农业税的减免以及小麦直补等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村宅基地使用问题成了农民关注的焦点,宅基清理使许多村多年想办办不成、想办不好办的事,在一两天内就轻松解决了。”平原县委书记董绍辉说。目前,全县已有635个村完成了闲散宅基地的清理整治和统一承包,占全县村庄总数的77.06%,共收回闲散宅基地、空闲地22648.4亩,收取承包费1013.5万元。
土地流转 一亩棚能顶十亩田
初冬时节,王打卦乡北侯村,一个个秋延迟西红柿大棚内,青翠的株叶,红艳艳的果实,煞是喜人。北侯村有450亩耕地,却种出了800亩早春西瓜,多出的地是从周边村庄租来的。前几年,村民瞅准时间差种植早春西瓜,后来,他们轮作种植早春西瓜、秋延迟西红柿,亩产效益达到1.6万元,收入抵过10亩粮田。西瓜越种越多,可种瓜的地却越来越少,于是村民打起了周边村土地的主意。邻村潘邓村和王打卦村的村民精力主要投在了养殖、搞民营经济上,种田有些力不从心。三村协调后,在互利自愿的基础上,北侯村民租种两村土地,使土地流转起来。邻村有的村民“眼红心热”,也跟着种起西瓜,目前,全乡的瓜地达到5000多亩。
土地改造万亩“薄田”成沃野
11月15日,初冬天气已寒气袭人。在王庙镇、三唐乡盐碱、低洼地改造项目现场,机声隆隆,打井、挖沟、整平、植树、修桥……处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平原中低产田、盐碱地、荒滩地多,开发荒碱地,改造低产田成了农民所盼。这个项目完工后,能新增耕地2.5万亩。”该县县长马善军介绍说。近年来,该县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灌排结合、沟渠路林桥涵相配套”的建设标准,综合开发改造土地,使项目区达到农田园林化、灌溉节水化、运行管理科学化,全县改造中低产田10万多亩。
京福高速公路金家洼林带中,一排排耐碱耐霜的白杨树枝繁叶茂,林荫下,几千亩渔塘波光粼粼……河滩地、盐碱地等这些昔日的荒田成了富民的沃野。该县坚持走 “基地化开发、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发展”的道路,先后引进了6个国家产业化经营项目,把项目区建成优质麦、绿色蔬菜、速生林、畜禽养殖等基地,配套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等30多项新技术及上林下渔等多种新模式,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近400多元。
□张炜 王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