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倾全市之力 建秀美家园
——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综述(上)
作者:孔瑗

  “环境更整洁,景点更迷人,出行和购物更方便,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了!”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市民,提起身边发生的变化,他们言语间流露出喜悦之情。
  自2005年我市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以来,全市上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整体改善。三年“创优”工作,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有机结合起来,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为什么要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看得很深,想得很远。我市不仅仅想得到这张精美的城市名片,更关注“创优”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推动力。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对地方旅游产业、旅游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的最高评价,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德州历史悠久,地处齐鲁与燕赵文化交界处,境内的黄河文明、运河文化、大禹文化、汉唐文明,都有着美丽的传说。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古今历史文化名人近200人。可以说,德州蕴含了极大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加上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给了我们一个更上一层楼的巨大发展空间。
  2005年8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正式提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申请,决心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打造魅力德州、运河名城。
  “我们把‘创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发展城市、为老百姓谋取更大的利益上。”市旅游局局长宋小美说,“各地的实践已经证明,‘创优’不仅能够撬动整个旅游工作,推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而且有利于树立城市形象,促进对外开放,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


  三年来的上千个工作日里,全市干部群众怀着“势在必创,志在必得”的自信与豪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对照国家旅游局检查标准,抓重点、攻难点、塑亮点,步步为营,把“创优”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市几大班子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挂帅、市直有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创优”领导小组,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都成立了“创优”机构,形成完善的组织领导和工作体系。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市政府把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完成了德州市旅游业总体规划。
  今年8月,我市“创优”工作进入全面冲刺阶段。按照“创优”检查标准,20个大项、183个得分点,被分解落实到13个县市区和46个责任单位。市委书记雷建国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等领导亲自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组织了五次大规模的现场督导活动。市监察局启动了行政效能监察机制,实行三天一调度,五天一小结,一周一通报和重大困难问题随时研究报告制度。
  “创优”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组织和发动全市各界积极参与“创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举行全市“创优”万人签名活动,向全体市民印发了倡议书;在市内主要街道和公交车、出租车上张贴标语3000多条,设置大型广告牌20多块;在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分别设置专栏、专题节目,多角度、多侧面报道“创优”工作动态和旅游业发展情况,培养市民 “创优”意识。一时间,“创优”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市民最关注的热点话题。“人人议‘创优’、人人参与‘创优’、人人为‘创优’做贡献”的浓厚氛围很快形成。


  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创优”过程中,德州人民付出了辛劳和汗水,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三年“创优”,强化了旅游产业的地位,提高了人们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服务业的龙头进行了明确定位。广大干部群众也形成了共识:“创优”绝不是某个行业得益,而是全市人民得益;“创优”不仅是树立旅游产业形象,而是树立整个德州对外形象。市民对“创优”的知晓度、支持率大大增加。
  三年“创优”,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推动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原有景点修葺改造,使它们的内涵更加丰富,外貌更加亮丽,配套设施更加齐全。同时增加了一大批新看点、新亮点,形成了一批比较成型、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产品,使我市旅游由点到面,由线到带,形成回路,自成体系。目前,全市可接待游客的景区景点已达40多处,评定A级景区11处、AA级景区9处、AAA级景区2处,全国、全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处。2006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924万人,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0.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和23%。接待入境游客18108人,同比增长13%;实现外汇收入474.94万美元,同比增长7%。实现旅游总收入51.2亿元,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5.1%。
  三年“创优”,加快了城市现代化建设,城市功能和形象全面提升。城市服务设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都有了显著提高,“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一步配套完善,日新月异的城市焕发出活力。目前,城市道路、园林绿地、路灯照明、污水处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完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5%,城市饮用水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建成区噪声平均值为54分贝,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小于100。

  □本报记者 孔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倾全市之力 建秀美家园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