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燕衔余暑去 秋向此时分
  

□朱殿封
  自2018年,秋分节气被确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云散飘飖影,雷收震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典雅悠扬的乐曲《渔舟唱晚》,其音乐情境,恰是云销雨霁的秋分时节。
  今年的秋分节气是农历八月初六日(阳历9月22日),“斗指已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划分四季,秋分居于秋季90天正中,平分了秋季。它如春分一样,这一天昼夜时间各为12小时,长短再次相等,阳光几乎直射赤道,之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进入昼短夜长。
  古代人很看重秋分节气,早在周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现在各地遗存的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便是官方或民间祭祀活动的场所。古人崇拜“月神”,祭祀祈求月神降福人间。《明史·礼志三》载:“盖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夏至冬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春分秋分),为得阴阳之义。”意为春分、秋分最适合祭日和祭月。《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祭日时辰在早上太阳将升之际,祭月则在晚上,故称“朝日夕月”。
  秦汉时,设坛祭祀日月已成制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度废除春秋祭祀日月之礼,世宗朱厚熜说“日月照临,其功甚大”,又于嘉靖九年恢复祭祀,且规格升级。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祭祀制度,规定祭月为“秋分日酉刻”,酉时相当于下午5点至6点,正是黄昏走向黑夜时分。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和节”条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两朝祭祀日月的“日坛”和“月坛”,如今都还屹立在北京城中。由于秋分日常处在农历八月下旬,不一定都有圆月,有可能煞风景,后来人们为了避免祭月而无月,把“祭月”由秋分调到八月十五日。《北京岁华记》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而在北方许多地区祭月时男子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当今,农耕社会延续下来的祭月习俗虽然淡化,但是,农民对农业丰收的向往、追求和喜悦有增无减。农业丰而天下稳。自2018年,秋分节气被确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此时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千里沃野,遍地生金。看吧,田野里的大豆、玉米、花生、黄烟……相继成熟;树上的鸭梨、苹果、红枣、核桃……黄的黄了,红的红了,坚实的坚实了;栏圈里的牛马猪羊,窝棚里的鸡鸭鹅兔……一头头(匹匹)、一只只,养得油光铮亮,丰乳肥臀;水里鱼肥虾壮,蟹腴螺圆。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是说惊蛰始雷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旺盛,阳光衰微,下雨就不再打雷了。“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此是“培”的意思,冬眠的虫子受到寒气驱逐,告别晚秋,进地藏入洞穴,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防备寒气侵入。秋分后磅礴的雨季离去,雨量减少,天气干燥,河流与湖泊中的水量降低,沼泽与水洼渐渐干涸。
  秋分后,“燕衔余暑去,虫唤嫩寒来。”不是候鸟的燕子要同大雁、黄鹂、杜鹃等候鸟一样南迁,燕子吃飞虫,秋去冬来它们面临食物匮乏,只得向温暖的南方迁徙。燕子搬家从来不白天走,也不吵嚷,而是选在明月当空、风轻气爽、夜深人静之时,它们一家家、一群群相约,悄无声息地飞走了。燕子是不忍心惊扰了“房东”,还是担心发生“十八里相送”的依依不舍?不过,“房东”不必伤感,一只燕子平均寿命11年,它记忆力超常,无论迁飞多远,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够在第二年春分时节返回故园。
  古人的浪漫情怀常常出乎今人的想象,他们对秋天的景物别有钟情,管农历八月的云叫“巧云”,“秋天来得早,云彩质量好;赶快摘几朵,回家做棉袄。”管八月的风叫“裂叶风”,“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秋风吹到树上,伤裂叶片,落木萧萧,提示人们“秋分送霜,催衣添装”。管八月的雨叫“豆花雨”,“里俗以八月雨为豆花雨”,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里说:“八月雨,谓之豆花雨。”元代曲作家白朴的杂剧《梧桐雨》中有“荷花雨翠盖翩翻,豆花雨绿叶萧条”唱词。“豆花初秀雨,散暑空、洗出秋凉”,秋凉花事稀落,而豆花独开,这里的“豆花”,指的是扁豆花,此时只有扁豆一边开花,一边结荚。秋分时节雨水调匀,豆花开得正密,只看豆棚花盛就是丰熟之年,“豆花雨”也是年岁的一道景物哦!
  秋分,就像人到中年,走过活泼的少年、青涩的青年,褪去了童稚、焦虑和浮躁,沉淀下来的是成熟与优雅。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燕衔余暑去 秋向此时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柳湖·广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