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10226期 >> 第03版:人物
“我是新德州人”
——访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院长李同川

李同川在做实验。记者张晓航摄


李同川(右二)率团队进企业调研。记者王志伟摄


  

□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张国文
  眼下还在寒假期间,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院长李同川依然在校园里忙前忙后。他笑道:“看着实验室一天比一天多,各项设施越来越完备,我打心眼里高兴。”
  李同川是河北辛集人,2020年4月任现职。短短不到1年时间里,通过密集的务实之举,带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在德州扎下根,在助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提振高等教育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深耕化工硕果累累
  李同川是资深化工专家,从考入河北化工学院(今河北科技大学)那天算起,跟化工的缘分持续了41年。
  1984年,大学毕业后的李同川被分配到国营第908厂(今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一家军民结合型企业,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是中国活性炭生产技术的发源地。
  在这里,李同川的研究范围涵盖军用防毒面具及核潜艇用催化剂、军民两用的活性炭制品等。他肯动脑、不怕苦,踏踏实实搞科研,取得大量突破性成果。
  ZL-100脱硫脱硝活性炭是其中一项重要成果。这是广泛用于燃煤电厂尾气净化的一种活性炭,此前只有德国和日本能生产,价格高昂。李同川带领30余人的团队,用了近3年时间突破技术瓶颈,不仅打破国外垄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每年为国家赚取上千万美元的外汇。
  这期间,他一步步成长为化工尤其是活性炭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制定了煤质颗粒活性炭国家标准,编写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教材。
  2001年10月,李同川的职业生涯迎来一个转折,从这家企业技术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的岗位上,被引进到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成为一名教师。中北大学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在这里,他的专业能力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正是凭借多年生产实践中的历练,课堂上的李同川从不照本宣科,总能用生产中的环节举例,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主讲的化工原理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2017年至2019年,李同川以西北赛区专家委员会主任的身份,组织了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西北赛区决赛,并带领中北大学队获得西北赛区特等奖3次,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此外,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一等奖4次、特等奖2次;组织了2019年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
  李同川告诉记者,进入高校,是当时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偶然选择,后来才感觉到,这一选择极大拓宽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脚踏实地多干实事
  2019年,李同川曾到德州调研,这里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以及对科技人才的重视,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德州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制药及医养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特色轻工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基建产业,与中北大学的学科优势有很多契合点。”他对记者说,但当时自己没想到,未来会在德州干一番事业。
  2020年4月,正在美国访问的李同川接到通知,被任命为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院长,“我心里一下闪过4个字——大有可为。”接下来的日子,他展现出实干家的精神,一刻也没闲着,一心扑在分院的建设上,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成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任之初无法回国,他便在大洋彼岸和国内同事线上办公,起草相关规章制度,搭建分院未来运行的框架。
  2020年9月中旬,回国后的李同川到德州召开分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太原中北大学本部,目的只有一个——为分院招揽人才。短短10几天,他和数十名有意向到德州任职的老师面谈。国庆长假期间,他又回到德州,为前来参观的老师实地讲解分院发展的蓝图,最终30多名老师留了下来,以中青年教师为主,50岁以下的全是博士学位、名校毕业,组成一支高学历、有活力的团队。
  当年10月,第五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上,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祁贵生和李同川一道,带着50名专家与12项技术项目进行现场推介,与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到目前,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已经与多家德州企业建起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达成20多项合作,累计合同金额1200余万元。
  11月,李同川代表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与德州学院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协议书》,确立双方在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平台共建共享等方面全方位合作的关系,目前已有3名德州学院教师被聘为中北大学硕士生导师,双方的教师也在一起做课题、搞科研。紧接着,又与山东华宇工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签订了《共建发展框架协议》,全面支持3所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助力德州高等教育水平提升。
满怀热情扎根德州
  身为外地人,李同川说起德州的各条道路却是门儿清,记性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跑得多”。来到这儿的几个月里,他已经走访了五六十家企业,也到各相关职能部门跑了个遍。他说:“既然在德州工作,就得真正了解这个城市,把这儿当成家一样。”
  自己把德州当家,也积极培养分院教职工的归属感。李同川和相关部门积极对接,一起为职工解决吃饭、就医、用车等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投入工作。
  采访时,李同川带着记者全面参观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各类不同用途的实验室有的已经装备齐全,有的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办公室、会议室、党建活动室也都一应俱全。李同川说,目前建成的实验室可以供50余人同时做实验,等全部建成,可以容纳100多人。
  不在外面跑时,李同川喜欢到建设中的实验室转转看看,确保各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落实好。作为当家人,他精打细算,进购设备注重性价比,每一分经费都花在刀刃上。
  在一间会议室的墙上,镌刻着中北大学建校60周年时总结的“太行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他说,干一件事,有一万个能干成的理由,也有一万个干不成的理由,这一过程中精神力量非常关键,“只要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我是新德州人,未来会有更多中北大学的教师成为新德州人。”第五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期间的一次采访中,李同川用这句话描述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也表达了对分院未来发展的憧憬与期盼。
  李同川,1963年生,河北辛集人,毕业于河北化工学院(今河北科技大学)无机化工专业,现任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院长、教授、高级工程师。深耕化工41年,先后在国营第908厂、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工作,在军民两用化工领域成果丰硕。2020年4月任现职后,带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在助力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提振高等教育水平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是新德州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