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友谊纪念章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前夕,朱希增(后排右一)和战友与朝鲜军民合影留念
□ 苗鑫
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在朝志愿军一边加强战备,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事变,一边帮助朝鲜人民重建被战火焚毁的家园。德州有一位志愿军老兵朱希增,曾于1957年2月入朝,1958年7月回国,经历了一年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难忘的岁月。
朝鲜停战后,其国内到处是废墟,遍地都是炮弹坑,人们缺少粮食,没有屋住,就连平壤也很少看到一座完整的房屋,大多数人就住在山洞里面。朱希增和他的战友们抱着“多流一把汗,多留一分友谊”的信念,帮助朝鲜人民进行各种劳动,当地的群众需要什么部队就做什么。当时许多部队为了多留细粮给朝鲜人民军,宁可自己吃粗粮;为了多剩柴火给朝鲜人民军,宁可自己用冷水洗脸。朝鲜人民也给志愿军送蔬菜、物品。每逢中、朝各种纪念节日,都要互相祝贺、开展联欢活动。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亲如一家,朝鲜人民爱护和支援志愿军,志愿军也把朝鲜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他们像建设自己的国家一样参与重建朝鲜,修建了大量办公楼、医院和学校等;修复铁路线和火车站,新建铁路桥梁;修建水利工程;帮助朝鲜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等。回国前,朱希增已调任405团1营参谋长,负责部队归国前的换防工作。他们怀着依依深情,把驻地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前种上花草,告别了慈祥的阿妈妮,与接防的部队官兵紧紧拥抱,依依惜别……
朱希增,1928年2月出生于德城区长庄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幼时上过4年小学,后成为铁路工人。1948年10月在锦州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辽西会战、天津战役、广东战役、粤桂边战役、海南战役的战斗。立三等功2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3月至1954年4月,在海南军区干部学校学习,1955年12月至1957年2月,在汉口高级步校学习。作为54军135师405团1营参谋长,朱希增在朝鲜的一年间,荣立三等功1次。回国后,曾担任炮连政治指导员、总字412部队汽车队政治指导员。1966年3月转业至德州地区人民医院(现德州市人民医院),担任临床支部书记,1988年10月离休。 2011年3月因病去世,享年83岁。一直到去世,朱希增都将自己峥嵘岁月留下的勋章、纪念章以及立功证明、老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纪念”背心等物品珍藏着。
2019年11月,朱希增孙女朱爱芹将这份完整的记录了朱希增从军、战斗、立功、转业等情况的红色档案捐赠给了德州市档案馆。这份档案,包括纪念章、奖状、证书共45件珍贵遗物,及160余张珍贵老照片,成为市档案馆征集到的第一批红色档案。其中,朱希增1958年撤出朝鲜前夕与朝鲜军民的合影照片及一枚“朝中友谊纪念章”弥足珍贵。纪念章由和平鸽、中朝两国国旗组成,正面的朝鲜文字为“朝中友谊”。这枚纪念章是根据1958年2月7日,朝鲜政府《关于永远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业绩和欢送他们从共和国北半部撤出的决定》的内容,朝鲜政府授予志愿军全体人员和中国援朝工人的。
照片和纪念章见证了志愿军战士参加抗美援朝的光荣岁月。中朝两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志愿军用鲜血开拓和维护的朝中友谊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