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百超市公司澳德乐店,市民正在选购猪肉。 记者高红岩摄
平原牧原生猪养殖基地
□本报记者高红岩 本报通讯员刘平张大伟辛凯
“猪肉真的便宜了,以前买肉一斤27块多钱,现在降到23块多,降了4块多。 ”11月11日,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小申庄农贸市场,在附近居住的刘淑清对记者说。
据市发改委价格监测结果显示,10月份德州市猪肉价格延续降势,生猪价格年内首次同比下降,生猪10月份平均每斤14.85元,比上月下降11.82%,比去年同期下降8.11%。鲜猪肉均价每斤26.58元,比上月下降4.5%,同比涨幅回落至4.69%。“全国猪价已经进入下降周期。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判定。
猪肉价格逐步“退烧”的背后是生猪生产的加速推进。目前,全市的生猪存栏规模达到330多万头。经历过这次猪价震荡,我市的养猪业也迎来了转型发展。
“高烧”渐退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猪肉价格的逐渐回落,郝德明店里的顾客慢慢多了起来。郝德明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商贸城经营着一家品牌肉食店,干这行已经15年,像去年至今年发生的这场猪肉“高烧”还是头一回遇到。“猪肉最贵时接近40元一斤,比最便宜时涨了将近10倍。”郝德明感叹。品牌肉肉价比普通肉每公斤平均贵2元左右,在猪肉价格普遍“高烧”的情况下,市民对品牌肉更加“望而却步”。郝德明回忆,猪肉最贵时,店里的猪肉月销量不足250公斤。
在商贸城市场经营猪肉铺的张凤歧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寒意”。猪肉便宜的时候,每个月能卖1500多公斤,现在销售量下降了一半。“我们的进货渠道是市区的大批发市场,肉价跟着生猪的价格走,最近肉价慢慢降了,但还是希望猪的存栏再多一些,尽快恢复到以前的价格水平。 ”张凤歧对记者说。“猪肉价格上涨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养殖户扩大规模的积极性,但是价格的畸高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 ”市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中心高级畜牧师王雁秋认为。
猪肉价格的上涨使得禽类等替代品的销售量大幅上升。记者在德百超市公司澳德乐店了解到,自从猪肉价格高涨以来,禽类尤其是分割禽肉,比如鸡翅、鸡腿产品的销售额足足增长了3倍。
期待“猪肉自由”
“能感觉猪肉比以前便宜了,但是相比以前还是有点贵。像我这回买的精五花肉,买这么点就花了21元。买点肉炒菜还可以,但是排骨还是舍不得吃。 ”11月4日,市民刘爱英在德百超市公司澳德乐店买完肉后对记者说。退休在家的刘爱英,一直负责他们老两口的“菜篮子”。自打去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居高不下,让家里的“肉盘子”沉重了不少。
而对于上班族于清来说,现在的猪肉价格还远远没有实现“猪肉自由”。“我们一家三口都很爱吃肉,以前隔三差五就做顿肉吃,猪肉价格的上涨,让家里开销增加了很多,吃肉的次数也明显少了。 ”于清说。
据德百超市公司澳德乐店店长助理曹文静介绍,最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时升时降,但是总趋势是降价。“以精五花肉为例,现在的价格是29.9元每斤,最贵的时候达到36.9元每斤。我们采取了一些促销措施,比如推出19.9元一斤的特价肉,但猪肉购买者的增幅并没有大幅增长,只能说是一个逐步增多的趋势。 ”曹文静认为,猪肉单价如果普遍降到每公斤40元以下,可能销售增幅会大一些。
元旦、春节等用肉高峰期临近,猪肉价格会不会再次高涨?王雁秋判断,随着生猪生产规模的极速扩张,生猪的存栏量大幅增加,元旦、春节期间,猪肉价格不会再次上涨,预计明年开始猪肉价格会逐渐回归到每公斤30元左右的正常水平。
转型
11月9日,记者乘车来到平原县王凤楼镇大仇村郊外,目之所及,一片场房白色一体,整齐划一。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竟是一处养猪场。这是占地520亩的牧原集团平原一场,于2019年11月投产。据牧原集团平原公司总经理宋阳阳介绍,目前牧原集团在平原设有2个养猪场,存栏总量达到9.5万余头。今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到1.17亿元。
在牧原,最大的特点是自动化、智能化。生猪饲养采用自动饲喂系统,饲养员只需要摁一下按钮就完成了工作,1个人最多能管理900多头猪。猪舍里最忙碌的是智能巡检机器人,它们运用红外线检测猪的体温情况,发现异常直接报警,饲养员的智能手机终端上立马会收到报警信息。与传统养猪场臭气熏天截然不同,在场区外围根本闻不到丝毫臭味。据介绍,每个猪舍都装有四层高效过滤器,以及新风通道,保证猪舍空气新鲜,同时最大限度去除异味。
秋冬季是动物疫病多发期,如何做好防控,确保来之不易的生猪生产恢复势头?牧原集团的答案是严苛的防控管理措施。饲养员甚至后勤保障人员进入养猪场区以前,都要经过隔离与检测,进入场区也意味着“闭关”的开始。宋阳阳告诉记者,饲养员必须要等到负责的这批猪出栏才能离开场区,时间上短则3个月长则半年。
规模大、设备先进、管理严格,近年来,一批全国知名猪品牌先后落户我市,一批标准化规模养猪基地陆续建设投产,我市的养猪业初步实现转型。
除了平原,牧原集团还在庆云、临邑建设养猪基地。放眼全市,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夏津、宁津建设100万头规模养猪基地,温氏集团在陵城、禹城和乐陵建设100万头规模养猪基地,汉世伟集团在宁津和临邑建设50万头规模养猪基地,双汇集团正在筹划50万头规模养猪基地,壹号、傲农等企业的养猪基地等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之中。据估算,这些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全市生猪年出栏量将达到700万头。
告别“散乱小”
大而不强,曾是我市养猪业的写照。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年出栏300头以下的养猪户1.3万个,占总出栏量的74%。“散乱小”占主导的生产方式带来直接后果是市场波动频繁,形成难以摆脱的“猪周期”。“当猪肉供大于求时,加工企业缩小收购量,养殖户降价甚至赔钱售猪,不断有养殖户退市;一两年持续低迷后,猪肉供求开始紧张,猪价上涨,又不断有养猪户入市,新一轮扩张开始,一两年后猪肉市场又供大于求。 ”王雁秋介绍,2000年以来猪市场经历大波动5次,平均4年一个周期。“散乱小的养猪格局,不仅加剧了市场波动,还制约了现代养猪设施推广,先进管理技术普及,生猪疫病和安全质量管控,病死猪以及养殖粪污规范处理,改变养猪模式大势所趋。 ”王雁秋认为。
在这次猪价大波动前后,我市除了引进和培育知名龙头企业之外,还积极开展禁养区划定和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提升本土养殖户的综合管理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标准化规模比例显著提高。
从今年6月至今,平原县生猪存栏量增加了三分之一,目前,全县存栏量达到40多万头,其中,本土养殖户对猪肉稳产保供作出重要贡献。“我们鼓励本土养殖户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完善环保治理等硬件设施,以及全员大消毒等疫病防控措施。今年以来,我们已开展20余期培训,让养殖户消除对非洲猪瘟等疫病的恐慌心理,加强科学养殖的知识普及。 ”平原县畜牧业发展中心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畜牧师韩开顺介绍。
眼下,在夏津县经济开发区,千喜鹤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项目总投资5亿元,年可加工生猪200万头,预计明年6月正式建成投产,与现有的生猪养殖项目对接,构成“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现代营销”的完整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牧原集团的战略规划也是建设集饲料加工、猪养殖、屠宰、深加工于一体的“航母型”企业。“生猪生产的加速发展,与之配套的生猪加工、饲料兽药生产、运输物流、用工等将成为一个巨型产业集群,为我市农户致富、财政增收、群众就业等将作出显著贡献。 ”市农业农村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洪春表示。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以猪为主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链,列为工业化强市行动的33个产业链之一,希望通过3年努力,推动产业链条化、市场化、智能化、资本化、协同化发展。转型发展的德州,正在朝着京津冀优质生猪供应基地的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