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武城县第二中学
深度教研提质效 严谨治学谱新篇
作者:屈大鹏本报

英姿飒爽的学生仪仗队


  武城县第二中学面对高中教育改革创新趋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教学质量提高为核心,将高中课程标准理念和新高考学科素养要求落实落细落好,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落实学科素养重思维。
聚焦核心素养 培训学习再出发
  近年来,武城二中按照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通过组织老师外出学习,线上研修、高考出题阅卷等方式,学习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多次邀请专家进校对教学团队开展集中培训、同课异构赛课,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相关政策解读研讨会、省教学资源平台疫情期间的高考复习专题课程等成为学校教师学习的主要平台。
  2019至2020学年,武城二中选派骨干优秀教师外出到先进高级中学参观学习、跟岗锻炼,参加国家和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达370多人次。同时结合学校和师生实际,在该校校本资源平台上整合优化了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供教师日常教学研究。
立足课堂改革 教学效率再提高
  教育教学模式要适应新时代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势必要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改革创新。武城二中细致研究了石家庄精英中学实行的“6+1”教学模式、河南漯河高中“三维六元”教学模式等,结合本地学情、师情特点,优化编写了《武城二中高效“6+1”课堂模式构建方案》《武城二中高三复习课及习题讲评课模式》等,全力构建先学后教、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为主体、问题为导向、检测为手段、落实为抓手的课堂模式,迅速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武城二中实行每周一次先导课、两次集体备课的制度。主备教师初备后上公开课,全组教师以听评课方式进行研讨。这样的研讨走进课堂,贴近学生,直击要害,把听评课和教研备课紧紧结合在一起,为所有班级的新授课提供有效保障。
  为支持学科教研,武城二中搭建了校级教研平台,通过整合学校力量,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群策群力打造符合本地学情的优质课件、学案、习题及相关教学素材,逐步实现了分层教学,有效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心系学生共战疫 创新举措保教学
  2020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武城二中上下迅速行动,各年级骨干教师通过空中课堂的方式分层授课。老师课前用心备课研讨,在微信群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为防止网络卡顿,教师提前到岗将课堂上需要观看的实验视频等内容在上课前传给学生,若视频较大则用云盘分享或上传至视频网站,将加密链接发给学生。
  老师课中认真投入,通过布置测试题、设置“懂不懂”等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助教老师则在课前、课中提示学生签到,并在课后查看学生账号登陆时长,以此掌握学生听课情况。课后教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或作业小管家、钉钉等软件布置、批阅作业。利用软件对学生提交作业的正确率进行统计,针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作业留言、互动答疑、录制微课等方式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武城二中教师利用钉钉群视频会议、分享屏幕每周进行两次线上集体备课研讨,形成课件用于空中课堂统一授课,并将课件、回放视频、习题等教学相关材料上传至校本平台留存。
强基培优齐发力 低进优出谱新篇
  武城二中通过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多元录取政策,有效开展培优工作,为学生寻求多种升学途径。 2018级杨荣昊高一即获得物理竞赛省级赛区二等奖,梁岩松获得首届科学实验操作比赛省一等奖,张家驹、蒋印昊获得第十七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全国一等奖等。
  2019年苏厚祯同学笔试超出分数线25分,复试成绩名列前茅,成为德州市唯一通过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认定的学生,成功进入清华大学。
师资引进在路上 提升超越进行时
  武城二中在发展的道路上,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师资补充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老龄化”等问题。武城县委县政府了解情况后,高度重视,重启校园招聘模式,早谋划、早行动、细部署,自2018年起,走进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省内外名校,招聘优秀毕业生。
  特别是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武城二中积极争取,充分利用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网上双选会,进行了科学、规范、有效的招聘。3年来,武城二中共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近300人,其中研究生98人,双一流大学毕业生12人,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充实了力量,补充了血液。
  行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全体二中人将继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科学育人使命,以满腔的热忱投身到党的教育教学事业中来,为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而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 屈大鹏 本报通讯员 阚桂祥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深度教研提质效 严谨治学谱新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2 版:武城教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