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200605期 >> 第03版:柳湖
初心·砥砺·铸基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岳长金
近日偶读《学习时报》以采访录形式编辑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选题新颖,形式活泼,作为“50后”的读者,我心灵受到冲击和震撼,得到洗礼和升华。这本书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健康成长,激励成才、催人奋进的鲜活教材。在此,我愿向各界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推荐该书。此书把55人次出场、组织19次访谈、23人的采访实录,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76幅图片穿插其中,共452页、31万字,图文并茂,值得一读。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陕北7年,正是习近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人生第一站,是年龄最小、插队村庄最苦、待的时间最长的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他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收获了一部不着一字却受用终生的人生宝典,对其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是陕北高原那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劳动,锻造了他坚韧刚强的意志品格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大关”,使他经受了巨大的锻炼和考验。正如总书记回顾插队经历时所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历练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 ”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他后来的治国理政,奠定了坚实而重要的思想基础。
  其次是7年的知青经历,让习近平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了人民,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培育了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管是村支书还是总书记,无论何时何地,他根在人民、心在人民,一直都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多年后他说:“陕北7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让我懂得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
  再次是延安的红色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豁达、包容、厚道、质朴的集体人格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滋养了他崇高的政治理念,铸造了他不变的“初心”。正如他自己所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
  第四是插队7年,他利用农村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坚持读书学习,积淀了丰厚的知识文化理论素养。习近平酷爱读书学习,这是同他接触过的人都熟知的。当年插队陕北,他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习近平是爱学习、爱思考的人,看见好对联就抄,遇到新鲜词就问,始终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是一个崇学尚读的人、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习总书记志存高远,中国梦是他的理想、责任、抱负和担当,也是全中国人共同的梦想。
  陕北7年,清华4年,军委机关3年,正定3年,福建17年,浙江5年,上海近1年,中央高层5年;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我国的西部、中部、东部都待过,党和国家各个层级都干过;从曲折的少年时代到奋斗的青年时代,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都当过;从村支书到全党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初级军官到军委主席,其为民情怀、求实作风、稳健风格、非凡气魄及文韬武略、大智大勇,都是治国理政的宝贵财富。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