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付军
编者按市委办公室副调研员、历史学硕士郭付军,作为德州“清风智库”成员,多年来致力于廉政文化建设,努力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廉政教育资源,汲取廉政养分,通过对董仲舒“以德治国”思想的悉心研究,撰写了《董仲舒廉政思想概述》一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董仲舒廉政思想36则》,以期丰富和充实我们的廉政理论,为今天的廉政建设提供新的参考和帮助。本报自今日起全文连载,以飨读者。
仁者寿
据学术界最新考证,董仲舒生于约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卒于约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活了92岁左右。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是少见的长寿星,即便在今天也算是高寿之人。“德高人长寿,心宽福自来”。除体质遗传原因外,精于修养、心思平正是他得享高年的重要因素。他继承了儒家的“仁者寿”“德润身”的养生观念,认为良好的道德修养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他说,“天长之而人伤之者,其长损;天短之而人养之者,其短益”。即,上天给了长寿的基因,如果荒淫放纵、伤害身体,本来的长寿就会变成短寿;上天给了短寿的基因,如果品行端正、精于调养,本来的短寿就会变成长寿。
这也符合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要求。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我道德感的满足,可以缓解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所以,追求崇高的道德修养,怀有仁爱之心,胸怀宽广的人容易长寿。
循天之道以养其身
董仲舒说“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也”,意思是遵循天地的运行规则来颐养身体,才是正确的方法。董仲舒通过对寒来暑往、天道运行的观察,提出了他的“中和”养生理论。他认为,“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在治国和养身的过程中,都要体现“中和”的原则要求。
他说,“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指北方盛阴之地和南方盛阳之地,对应冬至、夏至两个节气,这是天地的“二中”,就是极盛状态,物质开始变化的时节,孕育产生新事物。“和者,天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和,是天地运行最平正的状态,阴阳二气平衡,对应季节的春分、秋分两个节气,气候温暖,不阴不阳,不冷不热,是最适宜万物发育生长的环境。
以“中和”为指导,具体要做到:“男女体其盛,臭味取其胜,居处就其和,劳佚居其中,寒暖无失适,饥饱无过平,欲恶度礼,动静顺性,喜怒止于中,忧惧反之正,此中和常在乎其身,谓之得天地泰”。
其意是指:男女婚育到精力旺盛的年龄进行才符合优生优育的要求,饮食要注意选择清宜胜神的味道,住处要求平和安适,运动做到劳逸适中,夏要避暑,冬要御寒,做到冷暖适度,饥饱不要过度,喜爱的事物、厌恶的东西都要讲究其中的道理,适可而止,不可偏执,不要无缘无故地乱发脾气,活动、休息要顺应天性,不可过度勉强,忧愁、恐惧时要快速回复到平正状态,做到这些,身体就始终处于“中和”状态,就达到了天地安适之道的要求。这样的人寿命会得到延伸而长久。不能处于天地安适之道的人,他的寿命就会受到损伤而短促。即“得天地泰者,其寿引而长,不得天地泰者,其寿伤而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