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古代头饰中的旖旎情思
□周华洁
  中国古人常常把关于爱情的记忆留在小小的传世物件上,其中浪漫含蓄的情味十分惹人怜爱。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发簪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一般以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有的还用珠宝加以装饰。发簪在历朝历代都很流行,《后汉书·舆服志》中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描写,《宋书·行志》中记曰:“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唐代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发簪曾是许多劳动妇女终身唯一的首饰,因此格外珍视。《汉铙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子为远方的情人准备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饰这支簪子,加上双珠还觉不足,再加上玉饰,如此珍重,自是出于一往情深。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后来“闻君有他心”,于是她把那簪子“拉杂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在古代,许多夫妻间的故事都与发簪有关。 “搔头”是发簪的别称,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他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挠头,发簪由此得名“搔头”。据说,古时宫廷有罪之人不许戴簪,后妃若有过错须要退簪。周宣王与姜后之间有一段“退簪劝政”的佳话,说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国政,明晓大义的姜后为了规劝丈夫勤政,就摘去了发簪和耳坠长跪于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后的心意后感到羞愧,于是励精图治,开创了周王室的中兴局面。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时再将之复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辛弃疾在词作《祝英台近·晚春》中唱曰:“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而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也曾有“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的名句。在这些诗词中,作者均用钗来表达相爱之人分离的痛楚。
  钗是古代妇女较为珍贵的头饰之一,它由两股簪子合成,通常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发钗的普及大约在西汉晚期,自此以后,它一直是中国妇女的重要头饰之一,直至今日,发钗在妇女的梳妆品中仍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发夹,它就是由发钗演变而来的。
  由于钗往往材质贵重,所以很早便被视为文玩。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在《续汉书》中记曰:“贵人助蚕,戴玳瑁钗。”据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记载:“涪陵山有大龟,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 ”由此可见古人特别看重玳瑁制成的钗。五代诗人汤僧济曾经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钗,他赋诗赞曰:“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鲜,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代头饰中的旖旎情思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