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城县中央空调创业园的金磊电机公司,是在外“武商”返乡创业企业,公司已吸引不少当地人就业
核心阅读
●截至目前,已吸引在外“武商”和务工人员2800余人回乡创业。
●各地“武城商会”中返乡创业或介绍到武城投资的企业已有20多家,投资过亿元项目近30个,总投资100多亿元。
今年,山东双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舱罩及大型非金属模具产业化与年产10万件车辆用复合材料制品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水星集团不断壮大,吸纳就业900余人。双一、水星……这些企业的创始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返乡“武商”。
自今年3月获批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以来,武城县以产业支撑、政策支持、搭建载体等为工作重点,鼓励和支持在外“武商”和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取得了积极成效。
“开展好这项试点工作有利于发挥农村资源配置的先发优势,返乡创业人员的新理念、新技能将加速人力和资本增值,这与武城当前开展的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工作相辅相成。”武城县委书记张磊说。
产业引领,夯实返乡基础
新能源空调一直是武城的传统支柱产业,现有一般纳税人企业158家,加工户1000多户,形成了自主机至末端的八大系列1200多个品种的产业链条。
2011年,瞅准县里的优惠政策,在外地跑业务的鲁权屯村民任登祥返乡创业,创立山东中南科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吸纳就业200余人。
任登祥只是众多返乡“武商”之一。“武商”,这一富有武城地域特色的群体,彰显着武城人的敢闯敢干。
伴随着上世纪70年代玻璃钢、中央空调产业的迅速兴起,大批武城农民离家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不少人完成了从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目前,约有3万名武城商人扎根全国260余个大中城市。
为充分利用“武商”资源,从2012年起,武城全面开展了以创业回乡、资金回流、人才回归为主要内容的“三回工程”,吸引“武商”和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商经济”。
“吸引‘武商’返乡创业,选准产业是关键。”武城县发改局局长沙汉斌介绍。
玻璃钢、中央空调、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武城传统优势产业,返乡创业人员也大多从事此类行业。为此,武城成立了新材料(玻璃钢)、新能源空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纺织(地毯)等产业发展办公室,确立了“三位一体”“四线联动”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产业发展工作制度,形成了完善的产业工作运行架构。该县还先后成立棉纺(地毯)协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有效推动了产业集群发展。
与此同时,武城还重点加强商会建设,成立了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山西等13个异地商会,在商会中设立党支部,建设“武商”服务中心,定期发布信息。
目前,武城县13家异地商会接纳会员企业近百家,涉及中央空调、太阳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房地产、酒店餐饮等领域和产业,一个覆盖全国的商会体系已见雏形。以商会聚“武商”、以“武商”引投资,这为武城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截至目前,各地武城商会中返乡创业或介绍到武城投资的企业已有20多家,投资过亿元项目近30个,总投资100多亿元。
政策护航,激发创业动力
德州优优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国,年轻时加入北漂一族,从事中央空调设备安装维护工作。“走得越远就越想家,每当想家的时候,我总是想能不能回家干事业。”张立国说。 2014年,他放弃了北京的事业毅然回乡,创立了以制作粉条为主业的企业,并成立了德州薯德顺生态农业种植产品专业合作社。
保障原料纯正,张立国在鲁权屯镇租了200亩地,雇了10多名农民种植红薯,用红薯制成红薯淀粉,最后再制作成粉条。今年5月,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他获得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50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在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他的公司逐步发展壮大。
为满足返乡创业者的土地需求,武城县在全市率先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实现土地有序流动、合理配置。目前,已流转土地22.6万亩。同时,制定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试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流程》,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为返乡创业型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融资2000万元,全面激发他们的创业就业积极性。
按照中央“降低返乡创业门槛”的工作要求,武城先后制定了《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创业帮扶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明确返乡创业的总体规划、优惠政策、工作措施等内容,鼓励和支持在外人员返乡创业。
在帮扶政策上,发改、经信、人社等职能部门与企业结对,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在外人员回得来、落得下、发展得好;在硬环境上,重点加强县经济开发区、鲁权屯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在软环境上,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实行“领办代办”制度,规范16个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优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打通武商返乡创业的“绿色通道”。
此外,县财政设立4个“1000万元”专项引导资金,积极扶持返乡创业企业的发展,及时化解企业困难,破解创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已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担保金900余万元。
平台建设,优化创业载体
眼下,德州远新空调器械设备有限公司各个车间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特殊的是,这是一家“车间公司”——远新空调器械将车间承包给创业者生产空调器械零部件,为返乡创业者提供就业载体,带动更多人就业。
武城充分发挥贝州集团、英潮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探索“车间公司”等新型创业载体。
今年,武城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投资,多模式运营;产业特色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统筹规划,基础先行,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原则,积极筹备建设武城县返乡农民工科技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载体。
中央空调科技创业园负责人、常兴集团董事长张华说:“龙头企业为‘车间公司’提供市场、原料、平台、资质、人才,在市场运作和项目管理上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车间公司’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配套产品,通过两者的良性互动,进而降低返乡创业者初创业难度。”
此外,武城还启动了县经济开发区、鲁权屯镇、甲马营镇、四女寺镇等4个创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并结合正在开展的产城融合推进就地城镇化试点工作,以新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规划培植工业加工、商贸物流、经济合作等5类配套产业园区68个,不断增强创业园区孵化功能,解决返乡创业者项目落地难题。
鲁权屯镇大史庄村返乡创业农民张庆华,成立了天舜农业科技园,流转本村320亩土地种植特色瓜果。本村农民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的经营和管理,年终根据效益收取分红,户均直接增收2000元以上。
2014年以来,武城县返乡创业人士达2800名,创办企业和各类经济实体450余个,带动8000余人就业,“武商”经济成为武城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