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1216期 >> 第04版:政事
无标题



  《人民日报》12月11日刊登稿件《玉米地里来了“新伙伴”》,介绍了临邑种粮大户魏德东试点间作模式的经验——
玉米不减产,还多收了一季花生
  报道主要聚焦山东省农科院试点间作模式帮助农民亩均增收500亩的具体做法,魏德东流转来的大田是试点之一,通过玉米花生宽幅间作,实现亩均增收500元。
  玉米收获时节,高唐县梁村镇梁村迎来了一群“重量级”人物,有院士、专家,还有种植大户和农业部门干部。头一天,这里进行了百亩示范方测产,按照玉米花生3∶6间作模式的地块,亩产玉米517.7公斤、花生191.7公斤。
  村民徐树国算了一笔账,玉米花生间作,一亩毛收入近2000元。成本的话,玉米花生间作一季,从种到收,成本总计约1300多元。每亩有600多元的纯收入,比单纯种植玉米多收500多元。
  亩均增收500元,咋实现?来自山东临邑的种粮大户魏德东最有发言权。
  去年的这个季节,来自全国各地农技推广部门的50余名农技人员,在他的家庭农场大田里,亲眼见证了玉米花生间作机械收获过程。“结果证明,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花生。 ”魏德东说。
  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在人们记忆里,北方以玉米、豆类间作最为常见。后来由于大规模实施机械化,间作方式不方便机械收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山东省农科院连续4年在魏德东的大田里搞玉米花生宽幅间作试验,还同步进行配套农机具研发。魏德东明白,专家们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把间作当做一件大事来做,其中的意义,肯定不仅仅是增收这么简单。
  魏德东想的没错。
  这个院士专家组一致认为,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立足于保障粮油安全和农民增收国家战略,符合新时期粮经饲协调发展的国家需求,是黄淮海、东北等地区调整种植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无标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政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