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烽火家书忆往昔
□吕学平
  记得在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曾扯着嗓门跟着老师高声朗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 20多年后,自己就真的有了一段百感交集的“烽火家书”的经历。
  1985年底,我所在部队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奉命开赴云南老山前线执行防御作战任务,当时的我任一三九师通信科长,负责全师作战的通信保障任务。出征前,父母、岳父母、哥嫂、姐姐、姐夫等一再嘱咐常写信回来,妻子秀珍更是绷着脸以命令式的口吻说:“一周必须寄信一封。”4岁的女儿也把小嘴儿凑到我的耳边:“爸爸天天给我寄玩具。”我理解亲人们的心情,便一一应诺。
  当时,两地间主要的联络方式仍是书信,且慢得出奇,几十里地就需几天功夫,更何况几千里以外的边陲。
  部队经过铁路、公路输送,浩浩荡荡进驻云南麻栗坡平坝地区待命,并开展紧张地临战训练。此时因还没接替友军的防御,报平安的书信我虽不能一周发去一封,十天半月还是做得到的,至于什么时候到达,那就随它去吧。部队开始进入防御阵地,全师近两万官兵前沿纵深全面展开。老山地区山势陡峻,草深林密,敌我阵地犬牙交错,战场态势瞬息万变。“胜由信息通”,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战就是打通信,信息不通,情况不明,指挥不畅,仗怎么打?可以想象我这个通信科长肩上的担子之重。
  如此使命,如此压力,脑子里哪还有常写家信那档子事儿,家里寄来的信件有时放上几天才想起来打开看上一眼。一日,我确实觉得该写回信了,便突发奇想,作战间隙草草写了不足300字的家信“通稿”,交给公务员小陈,让其改变称谓,誊写多封按不同地址邮寄了。谁知,来信一封接一封地飞抵前线指挥所,信上的第一句话几乎同样是:“怎么不是你的字? ”字里行间传递出亲人们的惊恐。这时我才意识到此事办得近乎荒唐,便连夜亲自写了回信。我知道,亲人牵挂的心是敏感的、脆弱的,他们懂得炮弹不长眼的道理。
  农历11月15是母亲的生日,参战前的那几年,我有时特意安排探家,有时提前寄些钱物给母亲祝寿。这年隆冬的老山,全师上下紧张地进行出击作战的各项准备,整个司令部忙得透不过气来,等到想起母亲的生日已经只剩几天了,于是匆忙起草了一封电报,内容是“儿子在云南前线为母亲拜寿,祝母亲颐福安康”,立即让收发员小范到地方邮局发了出去。当时我如释重负,心想总算以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心愿。万万没有想到,电报的事着实让母亲恐惧了一阵子。事情的经过我后来才知晓。那天下午,邮递员在我家大门口高喊:“有电报,拿手戳儿。 ”母亲一人在家,循声出门问:“哪来的? ”邮递员不带好气地甩出“云南”二字,交下电报便扬长而去。云南?母亲惊出了一身冷汗,呆呆地站在那儿许久。一天书也没读过的母亲哪认得电报上的字,但觉得没有急事、大事怎会用电报?因而便开始了可怕的猜想,心一阵紧一阵地揪起来。父亲回来看到母亲面色凝重、精神恍惚、坐立不安的样子,再三追问,母亲始终没有勇气告诉父亲收到电报的事,后来竟两顿不吃不喝,一夜未眠,直到第二天,实在无法承受所想象的后果了,才战战兢兢地把藏在棉袄里层口袋里的电报递给父亲。听着父亲读出来的电报内容,母亲仰天长长地喘了一口气,软软地瘫在了蒲团上。
  多年后,父母亲每每提及此事和当年急盼前线来信的心情时,难免流露出一丝隐隐的感伤。
  烽火家书是珍贵的,何止“万金”;烽火家书又是苦涩的,下一封在哪里,传来的又是什么消息?
  烽火家书,我永远的记忆。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烽火家书忆往昔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