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他创作的《太平笙歌》获得国家级画展奖项,为德州画坛又添一抹亮色——
姚向东:艺无止境肯攀登
作者:高红岩


《太平笙歌》


《盛世花开》


《小夜曲》


《辉煌》


  □本报记者高红岩
  不久前,德州画家姚向东作品《太平笙歌》荣获“中国精神——2016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收藏作品奖,作品被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收藏。“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作为官方主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一类展览,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而这也印证着,德州画坛一颗璀璨的新星已然升起。
从粉笔头开始的画家梦
  今年37岁的姚向东,1979年出生在平原县王凤楼镇。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很少有能够让他接触绘画的机会,但这不妨碍艺术的种子在他的内心萌芽。
  那个时候,电视机成为他的“启蒙老师”。上小学后,在电视机上看到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的动画片《九色鹿》,被九色鹿的形象深深吸引。放学后,他就用老师用完扔掉的彩色粉笔头,在自己家的水泥粮仓上、木门上画出了九色鹿的形象。
  初中时,姚向东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美术课。有了课本和画笔,闲暇时间,就自己在家琢磨画画。
  正是这份对绘画的坚持,1995年,他考入山东省戏曲艺术学校。然而由于学的是实用美术专业,毕业后没有如愿成为一名画家。在济南的广告、建筑公司做过设计,也曾在企业负责基建,虽然这些行业与美术没有多大的关联,但他没有扔下手中的画笔。业余时间临摹古人画谱,无奈时间琐碎,一年也画不了两三张。姚向东说:“那段时光,偶尔能画点画是我的精神支撑。 ”
  2009年,姚向东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济南的工作回家乡德州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对他而言,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好处是可以与更多书画圈子的人交往,他也能专心创作。
  作画究竟能不能维持生计?这种“断崖式”的转变曾一度让姚向东的朋友们为他捏一把汗。其实不仅朋友们担心,那时候的他内心也充满了迷茫、纠结。
  他还清楚记得“转型”后成功卖出的第一件作品,是写意画风格的山水四条屏,虽仅卖出几千元,但是对他来说却是关键性一步。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用一件件作品证明了自己能够以作画为生的能力。
  2011年,山东省第15届新人新作展,他创作的以日照五莲山为蓝本的山水画作品《和谐家园》获得优秀奖。借助这一奖项,他顺利成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他,追求也越来越高。艺无止境,他决定,要去北京进修。
  2012年,姚向东在北京凤凰岭美术馆进修一年,从临摹等基本功入手,他开始了系统的山水画的学习。为了将自己的艺术领域开拓得更为宽广,2015年,在全国几百人的激烈竞争中,姚向东成功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成为著名画家何家英先生的弟子。
  勤思善悟艺术造诣拾级而上
  在研究院,姚向东选择的方向是工笔重彩画。这一画派重新高举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重彩的大旗,力求重振汉唐雄风,恢复色彩特有的表现力。
  因缘际会,从小时候艺术萌芽时期的处女画作九色鹿,到如今工笔重彩画艺术方向的确定,他都与敦煌壁画有着不解之缘。对此,姚向东认为,浑厚、神秘、富有东方色彩体系的艺术元素是他的兴趣点。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姚向东也说,悟多少,得多少。此次获奖作品《太平笙歌》就是他所学工笔重彩画之后,第一次完整的人物画作品。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竟然在国家级的展览平台上获得荣誉。
  创作这幅作品的心路历程,还要从2013年说起。一次,姚向东逛书店看到吹奏芦笙的摄影图片,甚为触动,当时就萌生了要创作一幅这样的作品的想法。 2015年,贵州凯里芦笙节,他专程赶赴贵州采风半个月,拍摄的素材图片就有上千张之多,画速写稿无数。
  真正艰难的是创作阶段。从构思到起稿的初步阶段,姚向东就用了一个月时间。此后,人物造型从写实到意象,数易其稿。不同人物、色调,不同位置、细节的尝试调整,中间究竟修改多少次,早已数不清了。
  最终的成稿采用垂直线构图,9位芦笙吹奏者乍一看相似,但细看人物在面部、头饰、穿着、动作上又有不同。姚向东说,这是丰富画面的有效手法,增强整个画面气势的同时,显现出一种重复秩序美。的确,夸张且有意味的人物角色刻画,喜庆且宏大的叙事氛围,动听悦耳的芦笙之音透过画纸,萦绕在观者的耳畔。苗族同胞载歌载舞,民族大团结盛世繁荣,姚向东将作品命名为《太平笙歌》。
  名家作品众多,《太平笙歌》何以脱颖而出?姚向东的解读为,独具一格的意象造型,整体画面的把控,众多元素的集结,最终转换成有独特意味的艺术作品。“离现实越近离艺术越远。”姚向东说,这幅创作以现实中的芦笙吹奏者为蓝本,却不是写实,创作中糅合了皮影、剪纸、中世纪壁画的元素,从而提升了形式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他自己也完成了从写实到意象造型的转换进阶,从画所观、所闻转变为画其心、其意。
愿将重彩画发扬光大
  此次获奖,姚向东具备了申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资格。不停攀登、不断前进,他的艺术之路一步一个脚印。
  现在,他正在创作《太平笙歌》系列的其他几幅作品,在色调、艺术手法上将做更多的尝试与探索。每天的工作强度达到十几个小时,除此之外,创作过程中的不停思索、斟酌以及精神上的焦灼更是创作艰辛的体现。姚向东说,直到10月11日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他的精神状态才因为欣喜而稍稍放松。
  对于未来,他还是那股不断探索的劲头。中国的工笔重彩画从汉唐直到现代,依然焕发着新的生机与风采。姚向东想接过将重彩画发扬光大的旗帜,延续正统文脉,做一位有担当的画者。
  虽小有成就,但姚向东给自己的定位仍是一名学生。“山东本是书画大省,德州美术届也是一片生机、人才辈出。我期待着与德州更多出色的画家,同进步,共成长。”他说。“真正成熟丰收的谷穗都是弯腰的,只有颗粒无收的谷穗才是锋芒毕露的。”姚向东说,在这条艺术道路上,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人物简介
  姚向东,1979年生于平原县,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德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出版有《姚向东画集》《姚向东山水画写生作品集》等。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姚向东:艺无止境肯攀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