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德州粮食再获大丰收(资料图)。 记者周坤摄
庆云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温室。 记者王志伟摄
□本报记者朱代军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老祖宗礼赞粮食时,从来不吝惜最美的词汇。在人们眼中,农事就是天大的事。而德州正把这天大的事儿做得越来越出色。数据显示,德州的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150亿斤左右。除本地外,外地、甚至国外都在吃着德州产出的口粮。
这是一个颇为漂亮的数字。以粮食高产为传统优势,一直以来,德州坐实了农业大市的招牌。
新时代、新背景、新思路、新方向。农业早已不再是小农经营。建设超级大棚、发展现代农场,随着新政策的推出、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大市德州走上了涅槃之路,现代农业已成为下一个腾飞的风口。
机遇来了,抓住它!
今年的中秋小长假,德州的原生态景区中,不少来自京津冀的游客乐在其中。然而,当大量京津冀游客挤满了德州景区时,德州的特产却占满了京津冀市民餐桌。 9月16日,新华社播发的一篇报道生动描述了这一现象。
这篇题为《走上京津冀中秋餐桌的“德州味道”》的文章指出,仅北京地区,德州扒鸡集团就已有80余家加盟店,大型卖场、餐饮酒店、便民超市也全线铺开,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乐陵金丝小枣直接对接了北京、天津等地的20多家超市,并与北京新发地等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京津冀地区的市场销量增加了20%。
“越来越多素不相识的京津冀消费者,爱上了地地道道的‘德州味道’。 ”新华社发文指出。
德州农产品俏销京津冀不是偶然。众所周知,当前整个德州的核心工作就是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则是一项重要工作。
时间回到2015年7月,彼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德州的地位重新定义。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德州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何为优质农产品?根据规划,今后德州将向京津冀供应6大类农产品,分别是粮食、油料、畜禽、果蔬、酒品、木材加工等。
一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长期规划,一边则是农业部的具体规定。 2015年2月,德州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部诠释,这个示范区的责任就是提高优质粮食、蔬菜、畜牧生产及农产品加工能力,探索建立黄淮海平原人口密集农业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制、新路径。
机遇一直在垂青德州。今年5月2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抢抓这一机遇,德州成立1+1+6推进机制,其中,第一个1便是成立市级对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而组长则由市委书记陈勇、市长陈飞直接担任。
依托协同发展,德州的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农业大市德州,已然站在了腾飞的风口上。
农业也要供给侧改革
玉米不减产,每亩地还能收300多斤花生,这种新型的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就发生在德州。
这是德州和中国农科院合作的一个新型项目。在临邑县华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花生间作模式试验田,中国农科院专家马兴林说,依托这种新型模式,每亩可增收500至600元。
当人们都在说农业“不赚钱”的时候,德州则从源头上探索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德州很有必要。德州农业,粮食总产不小但经济作物比例偏低,农业生产科技推广不少但水平不高。
德州农业的实际显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粮经比例还有优化空间,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也能更上层楼。
农业供给侧如何改革?陈飞市长认为:要巩固传统优势,改变农业布局,发展现代农业。“就是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放到农业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上。 ”陈飞说。
德州发展现代农业,其实,早在李克强总理调研陵城区德强家庭农场时就指明了方向。总理指出,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基础,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以依法规范为保障,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为此,德州推出了十大工程:编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完善现代农业政策体系、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打造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的农业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区域性农业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区域性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现代农业国际合作。
这是德州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十三五”期间,德州将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同时,围绕建设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
以发展工业的思维发展农业
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农业奇迹的国家,当属让沙漠开满鲜花的以色列、农场“专家”荷兰、欧盟最大农业生产国法国。
事实上,德州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标杆也是这3个国家。去年5月26日至6月3日,一周的时间,陈飞市长带领德州市考察团,专题考察了以色列、荷兰、法国的现代农业,就加强农业技术合作、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行深入交流。
虽禀赋各异,但3个国家都有相同的“法宝”: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
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德州一直在探索,而今初见成效。
随着荷兰南荷兰省副省长安德瑞·布姆·莱姆斯塔带队对接“超级农业大棚”项目,这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的现代农业项目将加速建设。
位于临邑县的超级农业大棚总面积1万亩,核心区有8个棚,每个占地109亩,采用全球先进的温室配套环境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种植管理设备等,可实现节能降耗、零农残种植等绿色要求,产量是普通蔬菜大棚的6倍以上。
超级农业大棚的肚量也不小。项目一期可年产蔬菜总量超1万吨,年产值约5000万元。陈飞认为,“超级大棚”项目符合德州本地实际,有助于引领德州农业发展,是加快智慧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引进荷兰技术共建“超级大棚”,是我市农业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的缩影。我市坚持用科技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外抓先进农业技术引进,内抓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德州正走得越来越远。平原+世界500强德国巴斯夫公司、齐河+美国雅培公司……作为内陆城市的德州,却一再引进更多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科技发挥着越来越强劲的支撑作用。市农业局局长郭平银认为,当前,我市真正具备了迈向农业强市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基础,应充分挖掘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