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1021期 >> 第01版:一版
建设超级大棚、发展现代农场,德州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传统农业走上涅槃之路——
现代农业,腾飞的风口
作者:朱代军

今年,德州粮食再获大丰收(资料图)。 记者周坤摄


庆云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温室。 记者王志伟摄


  □本报记者朱代军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老祖宗礼赞粮食时,从来不吝惜最美的词汇。在人们眼中,农事就是天大的事。而德州正把这天大的事儿做得越来越出色。数据显示,德州的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150亿斤左右。除本地外,外地、甚至国外都在吃着德州产出的口粮。
  这是一个颇为漂亮的数字。以粮食高产为传统优势,一直以来,德州坐实了农业大市的招牌。
  新时代、新背景、新思路、新方向。农业早已不再是小农经营。建设超级大棚、发展现代农场,随着新政策的推出、新技术的推广,农业大市德州走上了涅槃之路,现代农业已成为下一个腾飞的风口。
机遇来了,抓住它!
  今年的中秋小长假,德州的原生态景区中,不少来自京津冀的游客乐在其中。然而,当大量京津冀游客挤满了德州景区时,德州的特产却占满了京津冀市民餐桌。 9月16日,新华社播发的一篇报道生动描述了这一现象。
  这篇题为《走上京津冀中秋餐桌的“德州味道”》的文章指出,仅北京地区,德州扒鸡集团就已有80余家加盟店,大型卖场、餐饮酒店、便民超市也全线铺开,年销售额4000多万元。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乐陵金丝小枣直接对接了北京、天津等地的20多家超市,并与北京新发地等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京津冀地区的市场销量增加了20%。
  “越来越多素不相识的京津冀消费者,爱上了地地道道的‘德州味道’。 ”新华社发文指出。
  德州农产品俏销京津冀不是偶然。众所周知,当前整个德州的核心工作就是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而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则是一项重要工作。
  时间回到2015年7月,彼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德州的地位重新定义。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德州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何为优质农产品?根据规划,今后德州将向京津冀供应6大类农产品,分别是粮食、油料、畜禽、果蔬、酒品、木材加工等。
  一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长期规划,一边则是农业部的具体规定。 2015年2月,德州入选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部诠释,这个示范区的责任就是提高优质粮食、蔬菜、畜牧生产及农产品加工能力,探索建立黄淮海平原人口密集农业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制、新路径。
  机遇一直在垂青德州。今年5月28日,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抢抓这一机遇,德州成立1+1+6推进机制,其中,第一个1便是成立市级对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而组长则由市委书记陈勇、市长陈飞直接担任。
  依托协同发展,德州的现代农业大有可为。农业大市德州,已然站在了腾飞的风口上。
农业也要供给侧改革
  玉米不减产,每亩地还能收300多斤花生,这种新型的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就发生在德州。
  这是德州和中国农科院合作的一个新型项目。在临邑县华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玉米花生间作模式试验田,中国农科院专家马兴林说,依托这种新型模式,每亩可增收500至600元。
  当人们都在说农业“不赚钱”的时候,德州则从源头上探索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德州很有必要。德州农业,粮食总产不小但经济作物比例偏低,农业生产科技推广不少但水平不高。
  德州农业的实际显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粮经比例还有优化空间,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也能更上层楼。
  农业供给侧如何改革?陈飞市长认为:要巩固传统优势,改变农业布局,发展现代农业。“就是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放到农业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上。 ”陈飞说。
  德州发展现代农业,其实,早在李克强总理调研陵城区德强家庭农场时就指明了方向。总理指出,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基础,以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以依法规范为保障,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为此,德州推出了十大工程:编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完善现代农业政策体系、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打造一批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的农业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区域性农业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区域性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现代农业国际合作。
  这是德州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十三五”期间,德州将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十大工程”。同时,围绕建设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
  以发展工业的思维发展农业
  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农业奇迹的国家,当属让沙漠开满鲜花的以色列、农场“专家”荷兰、欧盟最大农业生产国法国。
  事实上,德州开展农业国际合作的标杆也是这3个国家。去年5月26日至6月3日,一周的时间,陈飞市长带领德州市考察团,专题考察了以色列、荷兰、法国的现代农业,就加强农业技术合作、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进行深入交流。
  虽禀赋各异,但3个国家都有相同的“法宝”: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
  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德州一直在探索,而今初见成效。
  随着荷兰南荷兰省副省长安德瑞·布姆·莱姆斯塔带队对接“超级农业大棚”项目,这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调的现代农业项目将加速建设。
  位于临邑县的超级农业大棚总面积1万亩,核心区有8个棚,每个占地109亩,采用全球先进的温室配套环境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种植管理设备等,可实现节能降耗、零农残种植等绿色要求,产量是普通蔬菜大棚的6倍以上。
  超级农业大棚的肚量也不小。项目一期可年产蔬菜总量超1万吨,年产值约5000万元。陈飞认为,“超级大棚”项目符合德州本地实际,有助于引领德州农业发展,是加快智慧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引进荷兰技术共建“超级大棚”,是我市农业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的缩影。我市坚持用科技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外抓先进农业技术引进,内抓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工业思维发展农业,德州正走得越来越远。平原+世界500强德国巴斯夫公司、齐河+美国雅培公司……作为内陆城市的德州,却一再引进更多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
  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科技发挥着越来越强劲的支撑作用。市农业局局长郭平银认为,当前,我市真正具备了迈向农业强市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基础,应充分挖掘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现代农业,腾飞的风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一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