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930期 >> 第05版:往事
腊子口随想
□齐榕


  突破天险腊子口是红军长征途中闻名于世的战役。亲眼看一看腊子口的天然险峻,亲身体味红军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是我多年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候实现了。

  5月29日清晨,我从甘肃天水出发,到达岷县时已是下午2点多钟。我们在一个小餐馆里匆匆吃了一口饭,就从岷县向腊子口出发了。腊子口位于甘南迭部县东北,是迭部通往汉族地区的门户和交通要道。腊子口在藏语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从岷县去腊子口要翻过岷山余脉的铁尺梁,车程还有70公里。铁尺梁是达拉山东南侧的一个山头,海拔近3000米,汽车沿铁尺梁一路上行,道路千回百转。山梁两侧的山腰上居住着一些藏族同胞,放牧的牦牛和洁白的羊群,像散落在绿毯中的颗颗珍珠。半山腰上,藏民的石头房子里不时冒出缕缕白烟。天空在高山的遮掩下,一点一点向上萎缩。车到铁尺梁的顶峰,极目远眺,群山掩映,远处的岷山雪峰在夕阳的照射下光辉耀眼。下山的公路时好时坏,裸露的沙砾扬起阵阵飞尘钻进车厢里。汽车盘旋下山,光线忽明忽暗,峡谷越来越窄,从车窗回头向上望去,山梁上的参天古柏已变成了隐约的一片暗绿。下到谷底,公路平缓了很多,已经可以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翻卷咆哮,在山谷中回荡,周围群山耸立,两岸林密道隘,峡口如刀劈斧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要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腊子口的险要。
  车停在腊子口纪念碑小广场上。为纪念腊子口战役,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在腊子口战役纪念地开山劈地修建了纪念碑。 1993年迭部县林业局出资重建。纪念碑西、南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的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甘肃省政府对革命烈士缅怀的碑文。穿过狭窄的公路,纪念碑对面是一尊纪念腊子口战役革命烈士的石刻群雕像。我肃穆地伫立在纪念碑前,以军人特有的身姿向烈士们行注目礼。从纪念碑沿公路西行不到100米,这里是腊子口战役中战斗最惨烈的战场。昔日的近1米宽的木桥已被复制的水泥桥所代替,桥头那座被红军炸毁的敌军碉堡也重新恢复起来,以供游人参观。碉堡正上方的悬崖绝壁上刻着“腊子口天险”5个大字。站在这座小桥上,凝望着腊子口天险,我的耳畔仿佛又响起当年红军突破腊子口激烈的枪炮声和红军战士的喊杀声。

  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率红一军团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之后,到达腊子口。在离腊子口不远的朵里寺,毛泽东向部队发出了攻占腊子口的战斗部署。当时天正下着毛毛细雨,前面的腊子山被锁在云雾之中。腊子口险峻至极,小小的口子只有几米宽,两面都是绝壁,形成一个长约百米的通道,湍急的腊子河从这道缝隙里奔流而下。河上架着一座小木桥,成为两山间唯一的连接点。桥头筑有坚固的碉堡,桥西是纵深阵地,桥东山坡上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囤积大批粮食和弹药,敌人做了长期死守的准备。桥头守军两个营,整个腊子山梯次配备了一个旅。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的峡谷中。如不能突破腊子口,就无法打开北上的通道,红军只能再退回草地,那就是死路一条。
  战斗从9月16日傍晚打响,担任主攻任务的是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二营六连是攻打腊子口的主攻连,连续发动了十几次进攻都失败了。战斗打到午夜两点,仍未奏效。毛主席一次又一次派人到军团指挥所了解情况,聂荣臻听着口子里传来的手榴弹爆炸声,派人了解战斗进展情况,知道仗打得很艰苦。由于口子太窄,敌人用手榴弹控制了木桥前面那段隘路,50米的路面上铺了一层手榴弹碎片和没有爆炸的手榴弹,有的地方已堆成了堆,主攻六连伤亡多人。为尽快解决战斗,红四团确定,仍以六连正面进攻,吸引住敌人,以一、二连从腊子口的右侧,攀登陡峭的绝壁,摸到敌人背后去突袭。究竟怎样攀登这悬崖绝壁呢?有一个17岁的贵州籍的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这个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他用一个带铁钩的长杆子,勾住岩缝,像猴子那样攀上险峻高耸的绝壁,然后从上面放下绳索,敢死队员们顺着这条绳索一个一个地攀上去了。然后从上方用手榴弹把敌人的碉堡炸掉。没人知道这个苗族小战士的真名,追思的人们都叫他“云贵川”。
  主攻的六连重新调整部署,组织起突击队,隐蔽地接近到桥的这一端。一个战士抓着桥下横木过桥时掉进了激流,把敌人惊动了,也吸引了敌人的火力,敌人向桥下猛烈射击,连长胡炳云乘机带领战士们冲上去与敌人展开肉搏。始终坐镇六连的张仁初,当时是红四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多次要亲自冲锋被拦。最后关头,张仁初光着膀子,一手拿枪,一手挥舞着大刀片,同六连敢死队一起冲上敌军阵地,后来落下了一个打仗敢拼命的绰号“张疯子”。战斗整整打了一夜,17号拂晓,红旗插上了腊子口。聂荣臻来到腊子口桥头,面对半尺深的手榴弹碎片层,伫立良久,慨然长叹!

  我弯腰从复制的碉堡下捡起一块腊子山的石头,不知道它是否曾染过红军烈士的鲜血,我紧握在手里,心里沉甸甸的。我想起了肖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的诗句“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当腊子口战役成为历史之后,当年,战场的惨烈依然令人动容,但最令人苦苦追思的是什么让当年那些年轻的身躯舍生忘死?是什么支撑着红军指战员爬雪山、过草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啃树皮、吃草根、嚼皮带,枯瘪的肚肠没能使他们退缩,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在腊子口战役遗址前良久地伫立着,思绪像奔腾咆哮的腊子河一样放纵奔流着。我想到了解放战争中隆化战役中的董存瑞,为了给部队开辟前进的通道,他毅然用手托起炸药包,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拉响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在制高点上修筑的碉堡吐着火舌,一批批志愿军战士牺牲在碉堡前,战士黄继光对连长说:“我去干掉他!”在火力掩护下,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在敌人的机枪眼上,炸掉了碉堡。像董存瑞、黄继光这样的战士在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有千千万万,他们和突破腊子口的“云贵川”这个苗族小战士一样,在为人民求解放的战场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把鲜血洒在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染红了共和国鲜艳的五星红旗。
  有人说,我要早生几十年也会成为冲锋陷阵的英雄。我并不怀疑这些人的自信。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当你享受到新中国给你带来的幸福的时候,你是否可想到在这样一个年代里,你的灵魂和信仰同样会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焦裕禄来到了兰考担任县委书记,迎接他的是盐碱涝洼地里结着的青色的冰凌,是在寒风中微微抖动的枯草,是蜷缩在火车站上等待逃难的父老乡亲。但是焦裕禄是带着党的重托来的,是带着热爱人民的一腔热血来的。他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战风沙、治盐碱、栽泡桐,千方百计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而他却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甘愿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为人民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在有限的生命里谱写了无限为人民服务的壮丽人生。想到这里,我的耳畔又响起了毛主席在延安为张思德同志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演讲时那洪亮的声音:“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支队伍完全是为解放人民,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司马迁的文学家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灵魂。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这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每个革命战士的心灵,有了它,枪林弹雨不眨眼,香风臭气刮不倒。这就是我在腊子口沉思的收获。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也曾看到,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但是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他们在财富与金钱的考验中抛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创造的财富据为己有,成了跪倒在金钱面前的可怜虫。这些人哪里还有一点共产党员的味道,哪里还有一点与人民同甘共苦的责任心?当他们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身陷囹圄的时候,当他们声泪俱下的进行灵魂忏悔的时候,我想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是不是应该从他们的身上找到应该借鉴的教训呢?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所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只是短小的序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还很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愿当年红军烈士的鲜血灌溉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之花,愿红军长征的精神永筑中国共产党人反腐防腐的坚固思想长城!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腊子口随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