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930期 >> 第05版:往事
18岁他成了一名红军卫生员,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曾3次爬雪山、过草地——
德州百岁老红军袁美义的长征路
□本报记者张莹 本报通讯员汤锦瑶

百岁老红军袁美义


袁美义家庭合影


青年袁美义


  1915年,袁美义出生在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一个叫瓦房湾的小山村,今年101岁,是德州市惟一健在的老红军。 1933年,18岁的袁美义参加红四方面军。入伍后,他成为一名卫生员,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人们常常用“爬雪山、过草地”来形容长征的艰苦。而袁美义曾3次爬雪山、过草地。
18岁放牛娃参加革命
  袁美义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给地主扛长工,母亲给地主做佣人,过的是食不果腹的生活,他从8岁起就给地主家放牛。袁美义的儿子袁筱平说:“父亲的童年非常苦。小时候家里没有房子和土地,从小就给地主家干活,睡牛棚,吃不饱穿不暖,饱受打骂。 ”
  1933年1月,红军来到了袁美义的家乡。红军来之前,很多反动派传言:红军专门吃小孩子。听信传言的百姓纷纷躲进山。
  3天后,红军来到了袁美义所在的村庄,并爬到山上对百姓们高喊:“我们红军是无产阶级的队伍,也是穷人出身,我们不但不会伤害百姓,还要打土豪劣绅,给贫苦的农民分田地、分房子。 ”当时,年仅18岁的袁美义跑上前询问:“什么是无产阶级?我可以加入红军的队伍,为贫苦的农民分田地、分房子吗? ”一位首长对袁美义说:“能,我们欢迎你! ”就这样,袁美义告别了家人,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踏上了红色的征程。
小小卫生员上阵英勇杀敌
  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北上经过四川省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的剑门关,剑门关地势险要,两边是高山,中间是幽谷,这是红四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敌人在这里设置了碉堡,欲阻止红军北上。参战队伍正是袁美义所在的红四方面军31军,这是他入伍后参加的第一个战役。入伍后,开始担任通信员的袁美义因为身材瘦小,训练起来十分吃力,部队便安排他做卫生员。
  战斗开始时,天空正下着瓢泼大雨。四周炮火连天,杀气笼罩着剑门关。很多战士在前线身负重伤,雨水混杂着血水,漫流成河。袁美义忙得焦头烂额,他拖着孱弱瘦小的身体,一次次穿越火线,把受伤的战友从战场上背到安全的地方,为他们包扎治疗。因条件艰苦药物急缺,战友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只能在痛苦中挣扎。当时天气寒冷,身体单薄的袁美义在雨夜里冻得瑟瑟发抖,但看到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他也英勇地拿起了枪,装上刺刀,冲到一线和敌人展开激烈搏斗。“父亲说,他看到那么多倒下的战友,根本就没有想过害怕,一心只想为战友报仇。 ”袁筱平说,“红军从发起攻击到攻克剑门关只用了半天时间! ”夺取剑门关,拔掉了沿江防线的最后一个要点,为红四方面军取得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九死一生过草地险被活埋
  1936年,袁美义所在的部队与毛主席的红军会师后,重新整编为左右两个支队。袁美义所在的左支队在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的带领下开始南下。但由于张国焘的错误,1936年又北上,导致袁美义所在的部队有了三次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父亲走过的草地,有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他的战友一下子就陷进去了,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袁筱平说,父亲曾经多次讲起过草地时可怕的沼泽,但令父亲最难忘的还是过草地时的饥饿。
  袁美义曾对家人说,由于粮食严重不足,战士们只好在草地上挖草根、捡耗牛皮和先头部队剩下的玉米粒,最后甚至连皮带、皮鞋底都煮着吃了。那时的皮带、鞋底是牛皮的,要先在火上烤透,然后放在锅里煮,很难消化。但即使这样还是不解决问题,大家由于饥饿过度,走路时都东倒西歪。
  长征期间,每个部队都有收容队,由一些身体健壮的战士组成,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挎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野菜团子,救治那些饿倒的战士和掩埋牺牲同志的尸体。一天傍晚,收容队发现袁美义躺在草地上一动不动,以为他被饿死了,正打算挖坑埋了他。袁美义用尽力气喊:“我还没有死。 ”原来,由于过度饥饿,他双腿发软瘫倒在地,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收容队的同志发现他还活着,急忙给了他一个菜团子,又给他泡了一杯盐水。袁美义吃了以后才觉得有了力气,他试了试终于又站了起来。每每回忆起这一段往事的时候,袁美义总是念叨:“那些同志现在怎么样了?真想见见他们。 ”
  1936年10月,袁美义和战友们终于第三次走出草地,到达了陕北抗日前线。
八路军一二九师军医袁美义
  袁美义(1915-),原籍四川省广元县八区分水岭年家湾村,汉族。1915年3月,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 1933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55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石岛巡防区离职休养。 1959年9月,按正营职、17级移交德州市供养。
  袁美义自幼家境贫寒。12岁就给地主放牛、打柴。 1933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医院当通信员。同年8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医院学看护。 1934年5月后,先后调至红三十一军军部教导队当卫生员、红军总指挥部任卫生员、红三十一军医院任看护。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曾三过草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编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九师,袁美义任八路军第一一九师医院四所看护班班长。 1939年11月,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卫生部卫生学校学习。结业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卫生处军医。 1940年6月,调八路军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卫生队任军医。 1942年3月,调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部任军医。 1943年7月后,先后任八路军山西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一所军医、第七军分区四十三团卫生队队长等职。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邓大军),袁美义于1945年12月任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九旅二十七团卫生队队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袁美义于1947年3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家属学校卫生所所长。 1949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袁美义仍从事军事医务工作。 1949年5月,任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三分校休养所所长。
  袁美文长期从事部队战时医疗卫生工作,曾直接参加案板山战斗、大毛坡战斗、坪河战斗、杨家坝战斗、三家坝战斗、九黄坝战斗、火烧寺战斗、乌龙包战斗、剑门关战斗、泥龙战斗、宁强州战斗、新堡战斗、包城战斗、岛山战斗、昔阳战斗、百团大战、庆州战斗、安泽战斗、关家老战斗、辉县战斗、焦作战役、林南战役、安阳战役、平汉战役、淮海战役等战役、战斗的战场救护。曾荣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3次负伤,右下肢残疾,左眼伤及视神经失明,被评定为一等乙级革命残疾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袁美义调回第十一军,随部至四川省万县休整。部队整编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威海卫巡防区卫生所所长、石岛巡防区卫生所所长等职。
  1992年9月,袁美义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勋章。 2009年,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德州“30位为民族解放和德州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大规模评选活动中,正式入选德州1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模范人物”。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百岁老红军袁美义的长征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