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中秋食俗如诗画
□刘凯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可谓春华秋实。因而家家都要置办佳肴美酒,迎佳节、庆丰收,以不同的地域色彩,描画出了我国异彩纷呈的中秋饮食习俗。
  吃月饼。中秋佳节吃月饼,这是我国流传已久的风俗。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明月,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南宋时,杭州民间有“以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明代以来,月饼用来祭月,并作为馈赠的礼物,流行于民间。清代宫廷生活皆袭明制,每遇中秋,便制月饼。为了适合本民族的饮食习惯,清宫月饼的馅中掺入了奶油等,出现了“敖尔布哈月饼”“奶子月饼”等特色品种。
  吃南瓜。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风俗。这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美丽、聪明、善良、勤劳。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了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香喷喷、甜滋滋的南瓜使二老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吃芋头。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现在,广东一些地区依然把吃芋头称为“剥鬼皮”。
  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舌尖美味多。中秋节,人们不仅仅要吃月饼,神州大地,美食其实琳琅满目:陕西西安一带,每到中秋节,家家蒸馍,晚上全家边赏月,边吃“团圆馍”;在江苏东台一带,每逢中秋节,则以藕横断为饼,包以碎肉,敷以小麦屑,入油锅炸熟,谓之藕饼,俗称“荷花”,寓意和睦团圆;安徽婺源地区中秋必食塘鱼;江苏南京一带则食烤鸭或盐水鸭;云南昆明每户必做“合家大月饼”,然后一人一块分而食之;山东泰安一带,月圆之夜吃小包子;仡佬族人在中秋前,全寨合伙宰一头公牛,取出牛心留到中秋节晚祭祀祖先,然后分吃牛肉。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秋食俗如诗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