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701期 >> 第02版:社会
卢本森在外打拼多年,事业有成,回乡成立爱心助学基金——
“让贫困孩子都能上学”
作者:石秀秀本报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王志
“卢叔叔,我考了578分,要不是您的资助,我都没有机会参加这次高考了。”6月26日,在查到高考成绩后,乐陵市化楼镇的高飞第一时间拨通了卢本森的电话,听到这一喜讯,电话那头的卢本森高兴地直说“好”。
  卢本森今年37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办了淼森港口服务有限公司。“在天津打拼了好多年,才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都是吃了文化水平低的亏。”卢本森介绍,因为家里穷,他18岁时就外出打工了,由于读书少,一些技术工种干不了,只能干装卸工、收垃圾等体力活、杂活。如今,他事业有成,想到在家乡化楼镇还有许多和自己一样,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上学的孩子,便萌生了要资助他们的想法,并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去年4月17日,卢本森专门回到家乡,向乡镇表达了自己想要资助学生的想法,高飞就是镇政府向他推荐的第一名贫困学生。
  高飞家为省定贫困户,父亲高佃杰偏瘫多年,母亲高赵玲患有精神疾病,家中还有个正在上初二的妹妹。为了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成绩一直在班内名列前茅的高飞,不得不选择辍学,准备跟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去天津打工。去年4月18日,正当高飞准备办理退学手续时,卢本森找到了她,问是否还愿意继续读书。“愿意,当然愿意,只是家里条件有限,无法负担我姐妹俩上学的费用了。 ”说完这句话,高飞转过身默默地擦掉了夺眶而出的泪水。迫切的求学意愿打动了卢本森,他当场表示,愿意资助高飞完成以后的所有学业。
  1年多时间,包括高飞及她的妹妹在内,卢本森已经资助了5名贫困生。为了将这种资助常态化,今年4月份,卢本森牵头成立了化楼镇慈善爱心专项助学基金。他算了笔账,自己每年固定投入3万元,再将公司年收益的1%注入,这样每年就有近15万元,再加上其他爱心人士的捐款,完全可以解决化楼镇贫困生的求学资金难题。“一个孩子每年几千块钱的学费对我来说不算多,但对于上不起学的孩子来说,却是堵住了他通向未来的道路。 ”卢本森表示,自己做的都是些小事,能让全乡镇的孩子上得起学,学到本事才最重要。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贫困孩子都能上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社会】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