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603期 >> 第01版:一版
继去年出台人才政策“黄金30条”,最近28个相关配套文件也密集推出,一场“招才引智”的洪流正在德州火热流淌——
擦亮“大人才”金字招牌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研究新产品应用方案。白聪聪摄


  □ 本报记者高红岩任立松
  在即将到来的7月,德州有望用上乙醇汽油。
  近日,省政府公布《山东省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办法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除济南、枣庄、泰安、济宁等原有的7市,本次征求意见将德州作为新的推广使用区域。
  这一项目的推进者正是位于禹城的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这一课题,龙力不但从废渣中提取出了乙醇,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龙力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偶然。该公司不但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龙力生物研究院等多个科研平台,还组建了由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30余人构成的人才矩阵,在集团董事长程少博看来,这是龙力成功的不二法门。
  一直以来,龙力将招才引智视作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惜重金、不拘一格,众多行业精英纷至沓来。
  不止龙力。眼下的德州,就像这个季节一样火热,一场“招才引智”的洪流正在广袤大地火热流淌。
“1亿元”打造人才金字招牌
  去年11月20日,《德州市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人才支撑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印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名,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名,大学生10万名;建成人才公寓300万平方米、孵化器300万平方米,着力打造鲁北人才改革试验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州、创新创业之城。
  在回答如何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这个问题上,这一举措,折射出德州决策层富有远见的谋略。
  不将眼光局限于单个项目,而是紧盯京津地区最宝贵的资源——人才,从而为我市经济转型构筑最坚实的根底。
  《计划》一亮相,便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虽只有短短30条,但条条政策都是“红利”,含金量非常高。正因此,它被外界形象地称为人才政策“黄金30条”。
  在今年全省“两会”上,有企业家向参会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勇提出疑问,“我市人才政策资助标准这么高,能落实得了吗? ”陈勇当场表态:“落实不了,拿我是问! ”
  以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推进人才工作,5月20日,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飞强调,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黄金30条”政策落实,政策所需资金全部由市级财政负担。
  5天后,在市委组织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为“黄金30条”量身配套的28个文件正式印发。
  28个文件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科技、人社、经信、财政等10个市直部门起草,不但目标任务、标准条件、办理流程、责任科室等被逐项列出,连每个环节办什么、谁来办、怎么办,都清清楚楚。
  黄金政策的出台,让创新活力极大迸发。
  最近,泰山学者、德州市产业首席专家、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董事长张海军正带领团队攻关世界最领先的心脏电节律医疗器械产品。这个项目张海军最高能拿到5000万元的政府专项经费支持。他告诉记者,德州市人才政策的出台,在全社会营造了一种尊重人才的氛围,对人才而言,无疑是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计划》提出,每年至少列支1亿元人才专项资金,上不封顶;院士、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最高资助100万元和每月1万元生活补贴,获得国家、省科技奖项的最高奖励500万元。
  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周春华说:“市委、市政府要求落实人才政策一斤一两也不能短,一分一厘也不能差。首批3939万元扶持奖励资金前期已经落实到位。 ”
  树立“大人才”观,聚才更多元
“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如何将人才留在德州?
  我市的回答是,树立“大人才”观念:政策引人才、平台聚人才、产业兴人才、环境留人才。
  翻阅28个配套文件,涉及人才认定、人才(团队)引进培养、平台载体建设、创新创业扶持、企业家队伍建设、人才服务保障等6个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同时,也回答了如何“引”、“聚”、“兴”、“留”人才的问题。
  除了资金扶持与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给人才荣誉与尊重,成为我市各级政府着力推进的工作。
  根据政策,我市将每年开展一次“德州市优秀企业家”推选工作,申报人为在我市依法注册、纳税企业的董事长、董事会(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总经理、总裁或企业主要负责人。得到这一称号的企业家将能享受参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制定,医疗保健、休假疗养等福利措施。
  此外,优厚的政治待遇也成为新的聚才方式。
  今年,禹城将与山大共同启动“科技镇长团”项目,挑选13名博士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2人挂任高新区和人才办副主任,11人挂任乡镇副书记、副镇长,主抓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成员任期2年,每人每月补贴1500元,免费入住人才公寓。
  一个人才,就是一台创新发动机
  其实,德州人才政策“黄金30条”不仅有真金白银的奖励,还能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打造创新创业舞台,实现人尽其才。
  2015年,龙力院士工作站揭牌,“千人计划”专家刘新旗教授、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腾超教授等多名行业资深专家加入龙力院士工作站。
  刘新旗与龙力集团签订“功能食品开发和研发能力提升”合同,开发人类营养与保健功能食品,并在半纤维素功能糖应用领域细分、目标人群特征、产品体系构建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
  与企业人才内部成长不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友明则是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禹城,组建山东德州迈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在禹城,像张友明团队一样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的专家团队还有很多。
  日前,武城也出台了《关于推进贝州英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对各类创新创业团队、人才数量规模以及平台建设作了详细说明。“协同发展,人才优先。人才是传统城市转型发展的‘牛鼻子’,要把人才政策作为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在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陈飞如是说。这也道出了我市如此重视人才工作的缘由。
  近几年来,德州引进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67人,是历史存量的4倍多。今年前4个月,德州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619.69亿元,同比增长11.44%,增速居全省第2位。(赵帅、贾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擦亮“大人才”金字招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一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