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龙头,当前,夏津正努力构建全域发展生态旅游的空间格局——
“生态游”走出黄河故道
作者:高红岩本报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里,游客和村民们一起喜收桑葚(资料图)。记者 周坤摄


  “夏津的桑葚熟啦! ”5月10日,虽不是节假日,但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桑葚树,仍迎来不少“粉丝”,游客中,近的来自邻县,远的则来自吉林。
  眼下,颐寿园改扩建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5月19日,第九届夏津黄河故道葚果生态文化节将正式拉开帷幕,改扩建后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也将于当天以全新的姿态笑迎八方宾客。
  目前,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龙头,夏津正努力构建全域发展生态旅游的空间格局,一系列优化措施将夏津旅游的“生态”金字招牌愈擦愈亮,也将为乡村生态旅游业续写新的精彩篇章。
古树王国的生态经
  鲁西,有个古树王国!
  在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古桑树、古柿树、古杏树、古山楂树、古梨树等百年以上古树有三万多棵。其中,古桑树群是目前世界上树龄最高、规模最大,总面积6000多亩,百年以上古桑树有两万余株。
  据考证,夏津种植桑树可追溯到元明清三朝。公元前602年,黄河在河南某处决口,滔滔河水裹挟着滚滚泥沙流经今夏津境内。清康熙13年(1674年)在朝遭贬的朱国祥就任夏津知县,晓谕百姓“多种果木,庶可免灾而裕才用”,此后历经几百年的封沙造林,至清朝中期已是林海茫茫果木成片,相传此间树木繁盛,枝杈相连,“援木可攀行二十余里”。
  延续至今,古桑树群依旧蔚为壮观。生长于斯的人们说不清每棵古桑的过去,却年年接受着她们的馈赠与护佑。
  2010年,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入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此外还身兼国际生态安全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诸多荣誉。
  如今,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提档升级正在由图纸变为现实:整修后的颐寿园大门与景区环境更加契合,如意湖翻修后面积是原来的1.5倍,风格也更具江南韵味,此外,养蚕、炒茶等文化体验馆也将陆续开建。
  “近年来,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亲身体验、参与以及特色化。目前我们的旅游开发产品单一,无法满足游客文化品位的提高。因此,必须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认识并挖掘资源特色,创立独特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 ”夏津县长才玉璞这样解释景区改造的初衷。
  2014年,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确立为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也是我省第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眼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已接近尾声。今年,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有望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古桑树群如果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有助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跻身国家5A级景区,而这将进一步增加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以及夏津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影响力。 ”才玉璞介绍。
“两古两故一线牵”
  “2016年,夏津县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县委书记王春利的回答毫不迟疑,发展生态旅游业。“用乡村休闲挑起城里人的梦”,在夏津县生态旅游的最新规划中,乡村休闲价值理念是贯穿其中的核心概念。
  早上5点,百余位女子手持茶篮,迎着清早的第一缕阳光,采下最新鲜的嫩芽。这一幕的发生地不在南方,而在圣树源桑产业种植基地的桑叶芽茶基地。“每天的5点到9点是集中采茶的时间,”圣树源农业产业有限公司主管徐荣钢介绍,桑叶芽茶有降血糖、降血脂、美容养颜等保健功效,市面上能卖到每公斤150元。
  来自浙江,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的圣树源公司就是看中了桑葚的浑身是宝,生产链条也很好地延展开来:春季桑树育苗、采摘制作芽茶,夏季桑葚生态采摘,秋季采摘制作霜桑叶茶……除此之外,种植基地还引入蒲公英、菊花、桂花,制作中药、养生茶,生态观光价值不断增加之外,圣树源中医药种植加工及健康旅游基地也不断成熟壮大。
  除去发展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重点企业,2016年,夏津县将生态旅游工作的视角推到全县,致力于构建“两古两故一线牵”全域发展生态旅游的空间格局。“两古”指马颊河和卫运河;“两故”指黄河故道和西沙河;“一线牵”指绿色夏津乡村旅游风情带。打造马颊河休闲旅游区、西沙河度假区、卫运河风景区等特色新区域。“在空间布局中,夏津各个乡镇、村庄都有自己的发展项目,将形成全域发展生态乡村旅游的空间格局。 ”王春利介绍。
  位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去年8月投用的德百老年活动中心,到如今已经吸引了来自北京、石家庄等全国各地的50多名老年人居住。
  作为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津县生态旅游工作将生态、健康养老产业作为重点,承接京津冀休闲观光及养老产业的引进,带动各项产业的全面发展,这将为全县生态旅游开拓新篇章提供借鉴。
旅游扶贫,百姓富了
  现在虽然还不到桑葚大面积成熟的日子,但是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里的3个葚果交易市场已经十分火爆。
  在夏津县后屯村村民陈书成的摊位,来自沧州的商贩正在跟他交谈。陈书成介绍:“自5月3日开始交易以来,他每天的桑葚走量都保持在二三万斤。 ”
  家有60多亩的桑葚树,每年除去卖葚果的收益,采集桑叶春茶、秋茶以及桑树育苗都是陈书成的家庭收入来源。记者问及他的年收入,陈书成呵呵一笑,只说:“现在的日子确实好混了。 ”
  而今年59岁的后李屯村村民葛荣昌,则将家里的桑葚树流转给圣树源公司。他自己则到森林公园打零工,眼看葚果成熟,他又计划着到外地售卖新鲜葚果,再加上土地租金,葛荣昌每年的收入能拿到3万多元。
  一直以来,夏津深入挖掘贫困村特色旅游资源,让旅游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活力源,真正实现旅游扶贫的目标。投资2000多万元对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周边的8个村庄进行连片整治,村容村貌得到切实改善的同时,旅游业的兴盛提高了传统农产品附加值,8个村庄的3万多名百姓不同程度增收。“德百温泉度假村、大云寺佛教文化园等旅游项目促进了周边村庄居民的就业。东方紫、卡洛斯、圣树源等企业加工葚果、回收桑叶,让老百姓收入呈现跨越式增长,居民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才玉璞介绍说。
  这个季节,人气旺的不光只有桑葚。在夏津县香赵庄镇润丰源采摘园,“羊角蜜”“白糖罐”等甜瓜品种深得游客喜爱。采摘园负责人王健介绍,每到周末一天能接待六七百人。
  王健的另一个身份是纸房头村党支部书记。 2012年,该村成立润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不久,合作社流转本村500余亩土地成立润丰源采摘园。
  被流转土地的农户每年能拿到每亩1100元的租金,在采摘园打工的农民每天还能拿到40元至50元的工钱。“我们优先给村里的贫困户在采摘园安排工作,有了打工与租金这两部分收益,10多户村民已经实现了脱贫。 ”王健介绍。
  通过推广农民合作社,培植旅游大户、实施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参与旅游经济发展,这也成为该县在旅游扶贫探索中的成功经验。
  □本报记者 高红岩 本报通讯员 邓美平 刘明晓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生态游”走出黄河故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德州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