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318期 >> 第06版:往事
大运河的开通,漕运的发展,使德州成为南北漕运主动脉的必经之地——
明清时期德州运河边上的漕运衙门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
作者:1741

清冯翥《德州乡土志》德州卫军屯图


民国时期济南府德州后一屯的屯田契尾


十二连营出土的铜火铳


城外的脚行


北厂漕仓遗址


北厂与运河一堤之隔,十二连营就绵延守护在这里


南运河德州段标志碑


德州钞关隶属于临清运河钞关


  明清两代,德州是南北漕运主动脉的必经之地,中央、省和济南府长期在德州设置职能部门,负责漕粮的征、管、运等事务,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衔接,构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
明清两代,德州卫军负责漕粮运输和安保工作
  明清两代,德州的漕运一直由德州卫军承担,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方式。
  “支运”。各地漕粮,先由当地民户运至指定的粮仓。然后,再由各地官军分段递运至京。因为各地官军运粮时,先要从各仓支出再运,所以叫“支运”。
  “兑运”。民粮兑与军队运输的意思。漕粮民运至较近的港口,交兑给漕军,由漕军运抵通州,它奠定了明代漕运制度的基础。
  “长运”。全部漕粮由官军长运至京。明成化十一年(1475),改革完成。至此,漕粮基本上全由官军长运,有明一代的漕运方式终成定制。
  “官收官兑”。这是清代漕运的基本方式,由官府全程承办。先向民户征收漕粮,再招募人员运达港口,然后交给运军漕运。
  为保证漕运及仓储安全,明代政府把九省河道所经过的地方,设43卫另16所,武装保卫漕运畅通。德州卫的设立是从明洪武元年(1368)开始的,当时常遇春攻克德州,立守御千户所。洪武九年(1376),设立德州卫,是为正卫。德州正卫7所计56屯(村)。主要任务是守城、治城、管河、护漕、护仓、运船等。这样一个没有州民的卫城,这样一种建制,显然不是为商业发展准备的。
  洪武三十年(1397),运河裁弯取直,并在所截河湾东岸筑卫城,用来驻扎卫军。明建文元年(1399),刚刚做了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朱允炆决定削藩,而燕王朱棣是其提防与整治的重点,他派都督韩观练兵德州,以控制北京。同年七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扶国家”为号起兵,自此长达近4年的靖难之役拉开了序幕。
  为护卫北厂仓储,韩观以北厂为中心,筑十二连城进行保护,因为这些城实际上都是兵营,老百姓俗称“十二连营”。十二连营北起今哨马营,南至北营和张庄,西依京杭大运河,东抵长庄村王家道口,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
  永乐五年(1407)又置德州左卫。左卫6所计55屯(村),共计110屯(村)。至此,两卫共有11200人。这些军屯分布在运河两岸。德州卫拥有正帮船52只,左帮船24只,共有漕船76只,担负着漕运任务。当时在官道的渡河处,用船只搭浮桥一座,通行车马。南北来往的船只,集中在一个时间开船,到时把浮桥船只拆出两三只,船过以后即行合拢。大运河里,运粮的漕船、进京出京的官船、客船、货船都要在德州停泊。
  此时的德州,漕运、商业呈现两旺景象,于是明正德十年(1515),朝廷在城内西北角设立了漕运公馆,专门办理漕运及搭运商货等事情。
  到了清代,朝廷对明代卫所多数予以裁撤,有漕运的地方予以保留,德州卫和德州左卫得以沿存,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清代德州卫和德州左卫对明代原卫所军屯除了征收赋税外,已无原来上下级之间军事上的关系,主要任务是分段护理大运河河道,保护堤埝,承担漕运,接送银鞘。
  康熙年间,朝廷对各级军官设置与名称做了调整,卫之长官叫守备,初正四品,后为正五品。下设千总,正六品,分别为管河千总、领帮运千总和押空千总。清代卫所的漕船编成帮,每帮设领帮运千总2人,分年轮流领德州帮。押空千总则负责押空船限期返程。空船回来的快慢直接关系到下一次漕粮运输,所以清政府规定了严格的回程期限。康熙二十七年(1688),德州左卫撤销,归并到德州卫,称为德左二卫。光绪二十八年(1902),德左二卫撤销,运军也撤销了,两卫的土地、人员转入当地州县政府管理。
中央直属的监管部门
  设在北厂
  北厂本无名,为运河边上荒芜之地。
  公元1129年,金政府在德州城西北方、运河岸边设立漕运仓储“将陵仓”,大批皇粮在这里装卸,码头很快发展成为村镇。到了元朝,政府在这里设立“陵州仓”。发展到明朝,政府罢海运入漕河,这里设“广积仓”,也叫德州仓,收贮山东、河南两省的漕粮,一部分漕粮运至京都,一部分留贮供军饷调出,并预备遭遇灾荒年时补足京都常额,为全国四大仓之一,其余三仓分别在淮安、徐州和临清。在德州习俗中,有空场地可存放粮食及货物的栈房称为厂,加上该地在德州城北三里左右,遂有北厂之名。
  为管好广积仓,永乐十三年(1415),明政府在这里设立了德州仓户部监督分司,它的设立与德州仓建设是同时进行的。该部门直属中央户部,负责人由北京统一派遣,一年一换。与此同时,济南府也在德州仓附近设立了济南府兑粮公馆,所辖30多个州县都到德州交粮,人流如织,阵容庞大,此时的北厂,一片繁华景象。
  河道内,满载粮食的漕船、南货北运的商船、竹篷瓦盖的客船、装饰华丽的官船,连接如织,衔尾相随。无数道跳板将船与码头衔接起来,装卸漕粮及其他货物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肩抬人扛的脚夫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陆上,北厂分为西南街和东北街。西南街以东,东北街以南,是一片宽阔的仓廒区。附近州府县的农户,赶着驴、牛车,推着独轮车,满载粮包来到德州仓口,交收运官员验收。车马行人密密匝匝,万头攒动,好像一个庞大的粮食集场。
  街上熙熙攘攘商贾云集,戏楼、茶馆、店铺、盐厂、酒肆鳞次栉比,物品琳琅满目、品种俱全。各种身份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场所。进饭馆打尖用饭的交粮农、装卸车船的脚夫、衙门差役兵卒、小商小贩、过往的行人,花钱了了,经济实惠。进出那些大饭庄的,就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了。有升、迁、调、补的过往官员,南北的富商大贾,考取功名的文人学士,游山玩水的豪绅名流、公子阔少等。
  户部监督分司一直存在到清康熙四年(1665),改由莱州府通判接替管理。康熙十八年,山东督粮道在德州设立,取代了莱州府管理德州仓,整个山东有漕粮任务的府州县相关事宜也归其管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一年山东督粮道撤销。
  与户部监督分司同时存在的户部监兑分司,成立于1493年,在城内州治的东南方向,主要协调交漕粮的地方官府、民户与运漕粮的卫军之间的关系,明万历年间撤销。
运河上的钞关
  钞关,就是税关。明清政府曾在运河边重要城市设置课税之地,名为钞关,是因为它与当时流通的大明宝钞密切相关。据《明史》载:公元1429年,“以钞法不通,由商居货不税。由是于京省商贾凑集地市镇店肆门摊税课……悉令纳钞”,钞关之名由此而生。成化以后,钞关开始折收银两,后虽几经变化,但这一名称始终未变。清沿明制,但将原有钞关改称常关,因常关隶属户部管辖,亦称户关。
  明代实行禁海政策,京杭大运河不仅是漕粮命脉,更是南北商品流通的主干道。全国八大钞关有七个设在运河沿线,由北至南依次为:崇文门(北京)、河西务(清代移至天津)、临清、淮安、扬州、浒墅(苏州城北)、北新(杭州)。其中临清、北新两关征收船料与货税,其他各关只征收船料。至万历年间,运河七关商税共计31万余两,天启年间增为42万余两,约占八大钞关税收总额的90%左右。康熙二十年(1684),三藩平定,台湾收复,废除海禁,南北商品流通格局为之一变。京杭运河七大钞关的税收从清初的50%降至嘉庆年间的30%左右。咸丰五年(1855),因黄河北徙,截流汶水,运道梗塞,河运停止了10多年,钞关税收受到很大影响。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运河漕运停止,运河钞关署治逐渐废止。
  德州运河上的钞关隶属临清,距正关旱路180里,水路330里,查收正关以北由水路到德州的一切货税。明朝时期,设在北厂街,清初移到桥口街附近。乾隆六年(1741)二月,曾对钞关所设分关口岸进行检查。经查,德州、魏家湾、尖庄、樊村厂4处皆系“相沿已久,并非近日增添,自应照旧设立,奉部覆准”,其他予以撤除。并规定今后所有分关口岸的设立,都要报户部审批备案,凡有私设,则为非法。万历六年(1478),临清关岁征83200两,居八大钞关之首。而山东一省税课折银只8860两,仅及临清钞关的十分之一稍多。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明清时期德州运河边上的漕运衙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