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226期 >> 第07版:柳湖
童年的自行车
□田莉
  那辆飞鸽牌自行车是母亲的。10岁时我学会了骑车子,12岁就能载动奶奶了。乡邻们对奶奶说,你也敢坐她的车子,摔倒你就知道厉害了。 奶奶笑着说,摔倒了还能不知道?
  但她胆大,或是信任我有能力载着她,尽管放心地坐在后座上,而且一次也没摔倒。不是我的技术有多好,不是我的力气有多大,而是年少,行动利索,知道后面带着奶奶,在内心里给自己增加了责任感。我使上全身的劲儿,牢牢握住车把的方向,脚蹬板稳妥地踩在脚下,目视前面,也环视四周。不似一个人随意地骑,老人在身后,我也担着心。只是装出很轻松的样子,为的是让奶奶安心。如今想来,还真是一次次的冒险。邻居的奶奶就是被侄子从车子上摔下来骨折,半年后去世的。
  不过飞鸽车子很给力,陪伴我好几年,从未有过断链换胎的问题。好像它跟我一样,心气又高又足,它就像我的一个亲密小伙伴。当年老家在乡下有田,种着庄稼、蔬菜和杨树苗。一有机会,我就载着奶奶下田劳动。于是自行车就成了我们的好帮手,奶奶不用小脚走路,加快了速度,节省了体力,也锻炼了我的平衡能力。一个瘦弱的女孩,能驾驭一辆笨重的车子,这是我现在不敢想象的。真的,是不是年龄越大越胆小了啊?
  那时候很快乐。村里人气特旺,户户炊烟,家家走动,小河清清,机器浇水,鱼虾泥鳅螃蟹乌龟都能见得到。井水很甜,很多人家都有个树园子,有片菜地,有块自留地。湾里有芦苇和水鸭,还有鹌鹑和野狐。黄河放水开闸,年年有满满的水。我经常骑车在桥上经过,然后把车子一放,就从水泥板的河岸上滑到河床里去了,憋一口气,再浮上来。水泥制的河岸被磨光滑了,像个滑梯。有很多村妇端盆去浣衣,我也去过,像她们那样,拿根棒槌,咚咚地砸衣,把衣服洗得清清爽爽。
  骑车回来,晾上衣服,再载着奶奶去河东修杨树苗,永远不知疲累。种了两年的杨树苗,修树苗成了我和奶奶的专业活计。奶奶当时60岁,还能做很多体力活。她自己说,就是由于缠了脚,不然所有的农活都不在话下。甚至上房修瓦,盖猪圈,宰羊杀鸡,样样做得来。她年轻时就一个人,像男人一样活着,她说,必要时,一个人活得要像支军队;她还说,好女不嫁二男。当然,这是封建意识,不过从26岁就守寡的奶奶也算好样的。
  21世纪的人,再不会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有人甚至会取笑贞节牌坊的设立。但一生为人正派实在,吃苦耐劳的小脚女人,还是受到村民们的敬仰。大家都很尊敬她,不是因为什么封建思想,不是因为她不改嫁,而是她做人的方式。所以,我认为尊重传统还是必要的。
  时光荏苒,我也要老了,再也骑不了高大的自行车,最多只会骑个电动车,连汽车也不喜欢,我觉得我太懒了。对于年少时代的种种,只能用空闲来回忆——即便现在的乡村还得种庄稼。是啊,不种了我们吃啥呀?老式自行车的时代也走过了,更新换代的车子令人目不暇接。载着奶奶的情景,是久远的事了。但不知怎么,心下想起有些感动和叹息,有微笑,也有泪水。
  当下的农村冷清了,人少了,土地很多被承包出去。有人说这就是市场经济时代农场的雏形,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必然。其实,这不是几个人能讨论得明白的事。想想多年前热闹的乡下,冬天有太阳时村大道南墙根儿下,挤了很多晒太阳的老人,大家拉着家常,多美呐!
  说实话,我很怀念那个时候,怀念那个骑车带着奶奶的时代,想念那辆自行车。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童年的自行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