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122期 >> 第05版:往事
大爱为国 革命母亲
——我的奶奶常大娘往事
□常建军

1961年,常大娘全家合影。


1970年,常建军(后排右一)姐弟三人与奶奶、父母合影。


1961年,常大娘的孙子孙女们合影。


  我翻阅旧相册时无意中发现了奶奶在1970年参加“德州地区烈军属、荣、复、转、退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的老照片。那是一张46年前的全家福,照片中的奶奶慈祥、端庄,目光炯炯有神,让我忆起了一些往事。
八年抗战,救助伤员无数
  1938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德州乐陵后,为了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实施了烧杀抢掠的强暴统治。同年秋天,抗日名将肖华奉命率领部队来到冀鲁边区,他们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当时奶奶带领全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抗日大潮中,成了部队的堡垒户。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奶奶带领全家积极配合地方党组织挖地道,隐藏、救助地方党组织的干部、战士、伤病员。为了让来往的“亲人”们吃上热乎饭,奶奶常常不分昼夜地忙碌,有时一天要做六七顿饭。后来汉奸告密,奶奶被日本鬼子带到据点酷刑毒打,但他们没有从奶奶的口中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遇到特殊情况奶奶也会以各种假象来迷惑和欺骗敌人。
  1938年的某天上午,奶奶、二伯、父亲在院子里干活,突然村里传来了几声枪响,接着就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奶奶开门一看,一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站在门口,于是急忙将伤员扶进西屋的地道躲藏。
  刚从地道出来就听到院子外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和鬼子的喊叫声。这时再想清理院子里的血迹已来不及,奶奶顺手从鸡窝里掏出一只正在孵蛋的老母鸡,用刀在鸡身上捅了一刀,从墙头扔了出去。只听到墙外“嘭”的一声,老母鸡“嘎、嘎”叫着,连飞带跳地蹿向了院墙外的芦苇丛里。接着门外就闯进了几个端着大枪的鬼子和汉奸。他们问奶奶:“八路的伤员哪里去了? ”奶奶用手指着墙头说:“刚才见一个人从墙头翻了出去。 ”鬼子们看了看地上和墙头上的血迹,便信以为真,翻过墙头追了出去。半月以后,这位伤员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痊愈归队了。
  这只是奶奶救下的其中一位战士,在抗战时期,奶奶究竟救助过多少共产党、八路军和伤病员已经无法统计了。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十岁的奶奶,可一口气说出60多位曾在家里住过的中央、地方各省市的领导干部的名字。
  抗战时期很多党员干部经常提到乐陵的“老槐树”,其实奶奶家里根本就没有老槐树,那只是奶奶的代名词而已。
  1946年,毛主席听说了常大娘抗战的故事,高度赞扬道:“大爱为国、革命母亲”。 1948年秋,中共渤海区第一地委曾奖励给奶奶一面一丈多高的锦旗,上面写着“向在八年抗战中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妈妈常大娘致敬”,表彰她在抗日战争时期作出的突出贡献。
挖地道保障党组织隐藏办公
  记得那是1968年的一个晚上,我同父亲去电影院看《地道战》,回家的路上父亲问我是否见过真正的地道,我说没有。父亲告诉我,在乐陵老家的老房子里还藏有抗战时期的地道,不过现在已经全部坍塌了,接着父亲就讲起了老家挖地道的往事。
  父亲说,当年日本鬼子侵占乐陵后,到处建据点、修炮楼,他们还把大徐到乐陵城沿途30里地的万亩枣树林砍光。冀鲁边区乐陵地方党组织和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为了坚持抗战,决定让堡垒户在家中挖地道。当时,我们家是村中的堡垒户,所以全家上下就开始了秘密挖地道的工作。
  为了不走漏风声,只能在晚上挖,全家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挖出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地下堡垒”,当时伯伯和姑姑在地下挖土,奶奶运土,爷爷倒土,爸爸年龄小就放哨。因爷爷是个聋哑人,奶奶就在爷爷的腰上拴一根绳子,每当装满土,奶奶就拉一下绳子。
  因村子离鬼子的炮楼太近,汉奸们白天几乎天天都来转悠。为了不引起怀疑,就把当天从地下挖出的新土,填到离院子后边不远的河沟里,或在附近的庄稼地里做成一个个假粪堆。
  地道的设计、布局十分讲究,既有领导干部办公和开会的地方,又有存放文件、枪支弹药、粮食的地方。迫于当时严酷的斗争形势,地委、县委、区委领导的办公洞,都是互不相通的。所有地道,不但出口设计得十分隐蔽,而且在每个洞里都设有应急出口。如当时地委书记李广文的办公开会洞,应急出口就设在离河沟边仅有半米土层的位置。遇有紧急情况,用脚踹开土层,就可顺着河沟跑出村外。
  就是这段不起眼的地道,在抗战时期,不仅是冀鲁边区地委、县委、区委的办公处所,还是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机关的驻地。在抗日最艰难的时期,这段地道暗中保护了大量的八路军干部、战士、伤员,为最终赢得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智救肖华
  1938年,肖华带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插到冀鲁边区,开辟以乐陵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因大常村当时是冀鲁边区地委、县委、区委机关办公的所在地,又有规模不小的地道,自然也就成了肖华纵队的机关驻地。
  有一天,肖华带领参谋长邓克明、秘书杨洪跃等人,在奶奶家的地道里开会。奶奶就坐在大门洞外,一边纳鞋底,一边放哨。
  突然奶奶发现了扮作货郎的汉奸“麻二”在探头探脑、东张西望地向院门口走来,奶奶机智地支开“麻二”后,迅速跑到地道口,向肖华报告情况。正在开会的肖华决定立即中止会议,让邓参谋长、杨秘书等人马上撤离,但肖华本人却坚持在此等候县委书记关峰。
  肖华出地道送走参谋长后,汉奸“麻二”就带着一群鬼子急匆匆地向院子冲来,此时肖华再想返回西屋进地道躲藏已经来不及了。
  当时正值深秋,树上的小枣刚刚打完,村里各家各户都在院子里搭起了枣铺子晒枣。奶奶家的房前、院内种了不少枣树,当年枣收了很多,也在院子里搭了两个枣铺子,上面晒满了小枣。
  就在“麻二”冲进院子的时候,奶奶急中生智,迅速从一个枣铺子中扒拉开一块空地,让肖华头向下趴进去(枣铺下的木格透气不影响呼吸),然后在他身上盖上了厚厚的一层枣。一边盖一边告诉一旁的二伯,赶紧藏到院后的墙根下,听到敲缸沿的声响,马上翻过墙向枣树林子里跑,同时还让我父亲先翻墙出去,跑到院子旁边河沟的芦苇丛里,等见到二伯上墙后就点燃事先放置在铁桶里的鞭炮。
  就在这时,门被砸开了,只见“麻二”和鬼子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一进门“麻二”就冲着奶奶大喊:“皇军说你们家藏着八路,快快交出来,不然统统死啦!”不容奶奶开口,他们就在院内各屋子里,翻箱倒柜地搜查起来,折腾了半天一个人影都没找见。
  鬼子、汉奸并不甘心,就又在院子里到处乱翻起来。鬼子的小队长指着两个枣铺子对“麻二”说:“这些统统拉回炮楼。 ”说话间只见一个鬼子端着刺刀,朝着另一个没藏人的枣铺子上,猛捅了几刀。
  这时奶奶急了,忙朝后院大声喊道:“鬼子都进院子里了,你还不快跑啊!”说着就用勺子猛敲缸沿。二伯听到敲击声,迅速蹿上了墙头,用脚将梯子踹向鸡窝,顿时鸡飞鸭叫,乱作一团。芦苇丛里的父亲见二伯蹿上墙头,便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鬼子们误认为村外有埋伏,便急忙追了出去。
  见到鬼子和汉奸走远了,奶奶才把肖华从枣铺子里拉出来。刚刚出枣铺子,连脚跟都没站稳的肖华,就急急忙忙地问:“娘,我二哥和四弟不会有危险吧?需要派队伍去救援吗? ”奶奶说:“他哥俩对这一带的地形都很熟悉,不会出事的。 ”这时肖华才放心地撤离。
抚育革命后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938年,冀鲁边区乐陵县武装部部长赵书桐,妻子被害,他带着幼小的女儿在大常村一带打游击。因条件艰苦,他们父女常常吃不上喝不上,这让奶奶十分心疼。
  有一天奶奶同赵书桐商量:“孩子这么小,你一个人带着到处打游击,实在是不方便,孩子跟着你也太遭罪了。你如果信得过我的话,就把孩子放在这里,我会像待亲闺女一样好好待她,你也可以放开手脚专心地打鬼子啦! ”赵书桐听后非常感动,跪在地上磕头,说:“大娘,孩子交给您是她的福分,我一百个放心,从今往后孩子的事就全都拜托给您了。 ”接着就让女儿跪地磕头认了娘亲。
  在漫长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奶奶和爷爷用真情大爱让姑姑在童年时代重新找回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期间,姑姑出麻疹一连十几天高烧不退,眼看着就要不行了,是奶奶每天坚持用中草药给她擦身,一口水一口饭地喂,最后硬是从“阎王爷”手里抢回了生命。
  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下,小姑一天天长大,转眼就到了上学的年纪。在那个年代,农村贫穷家庭子女进学堂简直是做梦,但奶奶竟破天荒地让小姑去上学了,他们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的钱,供小姑读了完小、初中、高中,小姑也很争气,最终迈进了东北大学的校门,在那个年代能考入大学是极其罕见的。
  后来,小姑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破格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化学研究所,成了新中国第一代科技人才,后来又晋升为专业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
  80岁入党,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女性新党员
  1971年元旦刚过,这是我参军入伍的第一个月,当时和20多个战友同在一个大房间,感到一切都是格外的新鲜。
  一天晚上,刚吹过熄灯预备号,我立刻爬上了那块暂时属于我的小天地。发现在床头上放着一封家信,这时离熄灯还有一刻钟的时间,我便打开信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看过后,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激动地用手一个劲地敲床,下铺的战友惊讶地问:“你是犯了神经病啊?还是喝喜婆婆的尿了? ”我说:“告诉你们,你们也会和我一样兴奋、激动的。 ”然后就将信的内容,大声地读了起来。
  父亲在信中说:“就在你入伍刚刚走后几天,我们收到了乐陵老家的一封来信,你那可爱的奶奶,今年已是81岁的高龄,去年底被乐陵县委组织部,批准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了,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女性新党员。 ”
  两年后我回德州休探亲假,父亲又给我讲述了当年奶奶入党时的详细情况。
  那是1970年深秋,县委的老组织部长一行三人,前往朱集镇大常村看望久日未见的奶奶。当老部长问奶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对组织还有哪些要求时,奶奶说:“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只有一个小小要求。 ”老部长说:“大娘请讲,能解决的我们一定会给您尽快解决好。”奶奶笑着说:“还让我入党吗? ”老部长惊讶地问二伯:“大娘革命了这么多年还不是党员吗?”二伯说:“她啥时候入过党啊?抗战时期冀鲁边区县委、区委的领导们,曾研究过老太太入党问题,当时考虑到重点堡垒户的特殊情况,入党对整个家庭承担的风险太大,就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开展掩护,工作更方便,答应暂时往后拖一拖。抗战胜利后,原来的老领导们牺牲的牺牲、调走的调走,此事就给撂下了。 ”
  这时老部长恍然大悟,连连拍着脑门说:“大娘革命了这么多年,竟不是共产党员,我们给疏忽了。 ”片刻后接着问奶奶:“大娘您还想入党吗?”奶奶半开玩笑地说:“怎么不想啊,我革命了这么多年,天天都盼着入党。是不是你们看我这个老婆子太老了,不愿意要我啊? ”老部长急忙解释道:“要,要,一定要!像您这样优秀的革命老妈妈,我们党是一定会要的。”接着就告诉一同来的秘书:“回去后马上请示县委领导,给常大娘补办申请入党的手续。 ”站在一旁的二伯忙问:“还让老娘写份入党申请书吗? ”老部长讲:“不用了,我们三个人作证,大娘刚才的口头申请,就是最好的申请,完全符合组织程序。 ”
  老部长在离开村子之前,再一次郑重其事地对大家讲:“像常大娘这样的革命老前辈,多年来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其待他们去世后,追认为共产党员,不如在他们晚年时,给他们这种荣誉,让他们真真正正享受一段共产党员的待遇,亲自交一交党费,过一过党组织生活,这对他们晚年的政治生涯来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
  不久,奶奶便被乐陵县委特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当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后,奶奶高兴的脸庞上就像开了花一样,双手拍着巴掌,连声喊着:“我也是共产党员了! ”
  1974年奶奶与世长辞。从奶奶去世到现在,我们家已延续5代近200人,其中100余人在地方政府、军队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继承奶奶的革命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教育好下一代,将红色革命家庭的精神传承发扬。
常大娘简介
  常大娘(1891~1974)本姓刘,名香蕙,乐陵人。出生于朱集镇(原三间堂乡)刘玉亭村,9岁到大常村做童养媳,丈夫常培仁是个哑巴,他们先后育有4个儿子、2个女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肖华司令员率八路军挺进纵队来到了乐陵,开辟了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常大娘带领自己的儿女义无反顾投身了革命,凡来她家养伤、开会、住宿的八路军干部、战士,都亲切地叫她一声“娘”。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常大娘家便成了冀鲁边区地委、县委、区委的机关驻地,常大娘带领一家人挖地道、养伤员、察敌情、送情报,为乐陵的抗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成立以后,常大娘连任乐陵县一至三届人大代表。 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的奶奶常大娘往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