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1218期 >> 第04版:教 育
读懂“没作业更焦虑”的心理
  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中小学校从几年前就开始 “严控作业量”。然而,与以前的“留作业”相比,如今“不留作业”不仅没有减轻孩子负担,反而让家长更焦虑。原因在于,明面的作业没有了,隐形的作业却让人透不过气。
  隐形作业大概分两类:一种是隐藏在“学习目标”头衔下的作业,如“督促孩子背诵英语对话”等;另一种是打着“自愿完成”的旗号布置各类习题,结果就是学生唯恐落后地完成。
  其实,这种现象不难理解。一方面,应试模式下,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指标单一,分数的分量依然很重;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大量学生争夺有限的优质资源,压在学生及家长身上的担子重量可想而知。所以,单靠一纸政令为学生减负,难免遭遇现实冰山。
  理想的教育图景是:学生在校轻松完成各类任务,回家后可以在玩乐或亲子互动中释放天性。如果按目前情况,家长及孩子都被束缚在功课里,所谓的素质教育根本无的放矢。而相对轻松的艺体课程,更多被当做考学敲门砖。
  “解放孩子”非朝夕之功,鞭挞多年的“唯分数论”恐怕难以迅速扭转。教育氛围的改变是个系统工程,大至教育资源的扩充、教育理念的更新,小至招生标准的优化、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等,都能为 “解放孩子”的大工程添砖加瓦。
  虽说“没有作业”并未带来太多改变,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孩子,包容孩子,自觉与应试教育保持距离。点滴努力将逐步促使教育体制的进步,这种焦虑也会逐渐消解。
□陈小雁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读懂“没作业更焦虑”的心理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教 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