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1218期 >> 第04版:教 育
近日,一男孩“控诉”妈妈生二孩的视频引发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
想生二孩先给大宝补“分享”课
作者:刘平


  一段1分43秒的视频中,男孩边哭边“控诉”,“妈,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我不想要弟弟妹妹,你们把爱都分给弟弟妹妹,就不爱我了……”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害怕弟弟妹妹分走父母对自己的爱。
  这不是特例。今年1月,南京一所幼儿园举行的一场讨论会上,不少二孩妈妈抛出了这样的困惑:孩子的新年愿望竟然是希望回到还没有弟弟妹妹的时候;今年3月,九江开往福州的动车上,一男孩为抗议父母生二胎,竟欲独自下车闯天下,幸好列车长及时发现将其拦下……“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反思自己。 ”德州学院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张楠认为,家长的引导方式不恰当会导致孩子出现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家长应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孩子太自我源于不恰当教育
  7岁的小敏是家里的独生女,每当父母朋友家的孩子来玩时,她都不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据了解,自我中心是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在五六岁时期的发展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如果孩子过了这个年龄,仍然不懂分享,比较自我的话,那么家长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张楠告诉记者。“孩子的所有不良习惯都可以从大人身上找到根源。 ”张楠认为,孩子遇到事情的反应与家庭平时的教育方法有关,如果家长经常说,有了弟弟妹妹,要把你的东西分给他们,孩子有这样的反应就很正常。
家长应与孩子平等对话
  孩子是家庭成员之一,对于家庭事务有知情权和建议权。“孩子与大人是平等的,需要得到尊重。 ”德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心理咨询师王霞表示,很多时候家长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因此会忽略孩子的感受。要了解孩子提出问题的真实想法和担忧,合理采纳,拒绝简单粗暴、不平等、不尊重的现象出现。“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每个阶段身心发展的需求,做到满足需求、顺应发展、合理引导。 ”王霞说,玩笑可以开,但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
  想要更好地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王霞认为,家长要不断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跟进,做到与孩子同步并兼具指导性。
将分享的观念渗透到生活中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行为很重要,老生常谈的话就是言传身教。 ”张楠表示,如果父母二人之间平时互相谦让、互相爱护,那孩子自然而然能习得这一优良品质。“不管是否要生二孩,在孩子成长时,都应该让孩子学会分享,明白分享并不会让自己失去什么,而是会得到快乐。 ”张楠表示,现在的“4+2+1”家庭模式中,6个大人宠着一个孩子,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是孩子的,所以孩子容易出现比较自我、不愿意分享的不良习惯。
  家长教育孩子,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要抓住教育时机,适时地点拨孩子。“比如,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出去吃饭,这个时候可以问孩子是不是很快乐,是自己吃饭快乐,还是和别人一起吃饭快乐。”张楠说,“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把正确的观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孩子,让他们懂得独乐不如众乐的道理。 ”
□本报记者刘平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想生二孩先给大宝补“分享”课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教 育】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