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1204期 >> 第03版:人 物
全能“兵王”
——记广州军区某部一级军士长宗道辉
作者:尹滨本报

训练场上的宗道辉。


宗道辉进行海上泅渡训练。


宗道辉进行跳伞训练。


宗道辉与战友们在水中搏击。



  个人简介:宗道辉,男,汉族, 1972年生于乐陵市郑店镇后张村,中共党员,广州军区某部一级军士长。他1990年参军入伍,作为一名普通战士矢志精武,业绩非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评为 “全军优秀士官”和 “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熟练掌握了擒拿格斗等18项军事技能,掌握了6种机型、 8种伞型和复杂条件下的飞行、伞降技能;填补某型新装备导航系统等6项技术空白,创造7项 “飞行之最” ,军委首长赞扬他是 “勇攀现代作战高峰的勇士”。 2005年被授予第16届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曾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参军入伍25年,宗道辉仍然是一个兵。
  但这个兵实在是不一般。
  仅有初中文化的他,革新的某新型装备列装全军,填补了6项技术空白,速度提高1.4倍,载荷增大3倍,航程增加6倍。在我军历史上,因为一个兵的贡献在全军推广一种装备,还是第一次。
  他被军委首长称赞为“勇攀现代作战高峰的勇士”,是个集指挥员、战斗员、教练员、驾驶员、侦察员于一身的多面手。
  一个士兵,必须要有面对任何敌人都能打赢的真本事——千锤百炼,宗道辉成长为全军赫赫有名的“三栖猛虎”
  10月底,我们在广州军区某部二营的会议室见到了宗道辉。
  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典型的军营硬汉:肤色黝黑,刀削斧凿一般刚毅的面庞,身材不算魁梧但非常结实,一眼就能看出是那种经常在户外经受艰苦训练的战士。这实在有点出乎预料,在我们的想象中,有着多项荣誉、搞出多项发明创造的宗道辉,应该是一个习惯了图纸、工具尺,看上去文绉绉的人。
  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疑问,宗道辉憨厚地一笑:“我是一个兵,必须要有面对任何敌人都能打赢的真本事。 ”
  宗道辉出生于乐陵市郑店镇后张村。 1990年,初中毕业的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空降兵。他永远忘不了他第一次跳伞的情景,望着蓝天白云、江河大地,又激动又恐惧。他给自己鼓劲,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硬着头皮跳了下去。这勇敢的第一跳,开辟了他的空中之旅。当时部队训练条件很有限,为了熟练掌握空中动作,他和战友们一起利用窗台、屋顶、土坡等练跳伞的出舱动作;用黑布蒙住眼睛原地转圈,突然打住,迅速卸下身上的负重物品并分辨出东西南北。为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他经常和战友们搞些空中模拟训练,互相考问在遇到特殊天气、出现机械故障时的应急方案。比如主伞打不开怎么办?遇到上升气流怎么办?远离落点怎么办?误入敌阵怎么办?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把这些问题带到实战中去解答,摸索出了一整套符合实战要求的应急小方案。“空中神鹰”就是这样练成的。
  1994年底,宗道辉作为空降部队骨干交流到广州军区某部。在新部队,面对全新的训练科目和要求,宗道辉给自己定下了严苛的训练日程:每天除完成正常的训练科目之外,还坚持“十个一百”:即拉力器、杠铃、臂力棒、踢沙袋、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深蹲起立、收腹举腿,10个项目各做100次的强化训练。全副武装10公里越野,每天雷打不动跑一趟。
  来部队前,宗道辉是个旱鸭子,第一次学游泳是在部队的游泳池。望着绿幽幽的池水,他心里直打鼓,是教练员一把把他推下去的,当场还呛了几口水。为了练就水上本领,宗道辉给自己施压,一次又一次逼自己下水。别人在水中泡一个小时,他就在水中泡两个小时;别人游几圈,他就游几十圈。武装泅渡训练,别人游5公里,他要游10公里。为了增强水中耐力,他经常绑着砖头下水,拿脸盆练憋气。由于长期泡在水中,在一段时间里,他手上的老茧泡成了白皮,又痒又疼,一层一层脱落。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的一次海上武装泅渡考核中,宗道辉一口气泅渡了5公里,就连身边的战友也不敢相信,他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旱鸭子变成了海上蛟龙。后来,宗道辉练就了快艇冲滩、快速登陆、快速攀舰等海上战斗技能,成了该部海上泅渡训练的主要骨干。
  练体能还要练技能。宗道辉会熟练使用所有步兵轻武器,会驾驶汽车、摩托车和其他特殊交通工具,擒拿格斗招招制敌,悬崖攀登如履平地,5公里越野竞走如飞。特别是山地、水网、丛林、城市渗透作战,更能体现他猛虎般的勇敢、机智和能量。“练为战。 ”在宗道辉眼里,一切训练,都是为了取得明天实战的胜利。
  有一年冬天,为检验某新装备的作战性能,上级决定由宗道辉做首次实战检验。一切似乎是有意考验,在试验即将开始时,天空乌云滚滚,海上巨浪滔滔,风速大大超出了安全标准。为安全起见,有人建议推迟试验时间。宗道辉不答应,说“打仗由不得我们选天气”。
  某新装备列装部队后,宗道辉奉命带领战士们进行常规训练。他和战友们抓住这个时机,练智能练战术,先后完成了在雨天、雾天、大风天和山谷、城市上空等条件下的战术训练,创造了一系列高难度的战术动作,宗道辉被战友们称为真打真练真准备的“排头兵”。
  千锤百炼出硬功。如今,宗道辉已成长为我军赫赫有名的“三栖猛虎”:熟练掌握手中所有新装备,擒拿格斗、多能射击等18项军事技能样样精通;能使用多种海上输送装备;具有6种机型、8种伞型和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的机降、伞降技能。
  虽然是一个兵,却从不把自己局限于兵的视野里——创新,成了宗道辉履行使命的不竭动力
  2001年12月,宗道辉革新的某新型装备列装全军。《军事》杂志这样评价:在我军的历史上,因为一个兵的贡献,使一件装备列装全军,这是绝无仅有的。
  革新的想法,来自于偶然听到战友的一句话。一次伞降练习时,宗道辉无意间听到战友议论:这不过是一个会飞的“肉包子”,给我一挺高射机枪,准能把它打成“筛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宗道辉当时就在心里琢磨开了:能不能设计一种机动和隐蔽性能好、航程远、火力强、造价便宜且容易操控的新装备?他的想法,引来了战友们的议论。有人说,这么重要的项目,哪轮到一个兵去想?也有人说,作为战士,上级发什么装备就练什么,把手中武器装备掌握熟练就行了……
  宗道辉却不这样认为。“谋打赢是每一名军人的责任。 ”他说,“战士是武器装备操纵的实践者,搞革新、谋打赢责无旁贷! ”
  对装备进行革新,谈何容易!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的宗道辉以惊人的毅力,为自己“充电”。几年来,他先后拜10多名院校、科研所和厂家的专家学者为师,还买来英语全套教材、磁带和一台“快译通”,加班加点学英语。短短两年时间,他自学了《航空知识》《空气动力学》等20余门课程,取得大专学历。面对新军事变革浪潮,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宗道辉忘情地投入学习中。他考入大专函授班,掏出全部积蓄添置电脑、摄像机、照像机,通读《电脑手册》《摄影自学教程》《汽车维修》《气象学》《航空知识》等书籍,掌握驾驶、侦察、摄像等多种技能。
  厚实的知识底蕴为科技创新铺平了道路。在部队领导和专家教授的帮助下,宗道辉边学习边起草修改装备改革试验报告,先后探索出该型装备携带武器装备的捆绑、联接和披挂的方法,并在上面加装了通信、定位、导航、照明等多种系统。
  有了新装备不等于形成了战斗力。为使它在实战中发挥最大威力,宗道辉又面临一次新的“突围”:编队训练。只有在作战运用中编队出击、相互配合、相互掩护、相互支援、整体挺进,才能在未来战争中遂行特殊作战任务,有效打击敌之重要目标。
  可是,出于安全考虑,上级对该型装备禁止编队训练。宗道辉与战友们驾驭新装备在雨天、雾天、大风天和山谷、城市上空等条件下开展战术训练,在训练中不断寻求破解之道,由少到多,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终于解决了编队作战难题。
  就这样,他一口气探索出了7种新的战法训法,先后28次驾驭新装备在实战演练中一展风采。
  总部组织有关专家对宗道辉的革新进行论证,结果表明:改进的装备填补了6项技术空白,速度提高1.4倍,载荷增大3倍,航程增加6倍。
  宗道辉虽然是一个兵,却从不把自己局限于兵的视野里,创新成了他履行使命的不竭动力。
  2003年,部队新列装的某新装备在雨中进行训练时,连续发生3起空中停车故障。厂家的技术专家连查多天没找出原因。宗道辉主动请缨,他一面向专家请教,一面在训练中细心观察,终于发现雨天停车是由于该装备排气口吸入水分、导致发动机燃烧不充分。他大胆提出设想,在排气口加装一截排气壁。专家采用了他的创新建议,空中停车难题一举破解。
  几年来,宗道辉取得了1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6项填补部队训练空白;先后完成上百次训练改革任务,总结摸索的7项新战法新训法被全军推广。
  辛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无偿提供给企业——在宗道辉眼里,对部队有利是他惟一的价值标准
  2003年9月,宗道辉又一项革新成果——“三通管”通过了厂家鉴定,这项革新成果有效解决了某新型装备发动机在恶劣条件下停车的难题。这项成果军民共用,许多厂家来电来函洽谈业务,请求合作开发。不少人认为,宗道辉发财的机会来了。
  宗道辉却不为所动,把他的成果拿到训练场,专门给生产该型装备的厂家技术人员演示,与他们一道现场检验成果的可靠性。一切技术问题解决后,当厂家让宗道辉开个价码时,没想到,他出语惊人:新装备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因素,只要你们厂家能尽快生产,我无偿提供这一技术。
  前些年,国内某厂家为部队研发了某飞行器。定型期间,厂家出高价都没有找到试飞员。经部队批准,宗道辉一分钱没要,毅然承担了这一任务。
  在有的人看来,宗道辉很“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辛苦研究出来的成果,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无可厚非。可宗道辉的“账”没有这么算:新装备早一天改装,就能早一天形成战斗力,“打赢”才是军人惟一的价值天平。
  凭本事、论技术,宗道辉完全可以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宗道辉老家在农村,家庭十分贫困,仍然住着当年的土坯房,仅靠妻子一人在家里支撑。然而,一直拿着士兵工资的他,却一次次拒绝送上门来的“美事”:某降落伞生产厂家派人专程找到部队,要高薪聘请他当试飞员,并答应为他解决全家城市户口、住房,还帮他妻子安排工作,他没有答应;某航空俱乐部的老板是他老乡,想请他合办公司,让他以技术入股,也被婉言谢绝。
  宗道辉所在部队地处经济发达的改革开放前沿。每年老兵退伍时,驻地公安、税务和大公司、大企业就主动上门招聘,开出的待遇和条件十分优越,不少战友退伍后都留在了当地。一次战友聚会,10多个在地方工作的战友劝他: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不错,你的素质比我们好,到地方会更有出息。当兵尽义务,你已尽了10多年,该为自己想想了。宗道辉真诚地回答说,我的这点本领是部队培养的,只有在部队,才能发挥出最大价值。
  对宗道辉而言,只要是对部队战斗力有利的事,再大的风险他也敢冒。 15年军旅生涯,无数次的试飞试跳,他有10多次死里逃生。
  2008年,宗道辉带领战士在一处山谷中进行编队飞行训练时,突然遭遇到横切风瞬时增大的紧急情况,在数十米的高空中失去控制,他靠着过硬的操作技术紧急迫降,被摔断腿骨。另一次训练中,在落地不成功进行复飞时,由于设备故障从十几米高度摔落,他左半身严重挫伤,但第二天恰逢军区演习,他坚持带伤参加,顺利完成任务。
  某年,宗道辉顶风逆雨驶向茫茫海面。为了检验装备的极限高度,他一次次将高度压低,当高度下降到危险米数时,耳机中传来指挥员急促的惊呼:危险,不能再降!此刻,他清楚地知道,每降低一米,危险就增加一倍。但他更清楚:每降低一米,就能在未来战场上更有效地避敌雷达搜索,提高战场生存能力。他不顾危险,缓缓地再一次将高度下降,降低、再降低……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在场的总部和军区首长对他高超的技艺和成功的跨海飞行给予高度评价。在他的努力下,某新装备8种参数被准确掌握,同时还创下该新装备最高、最低、最远、最快、最长、最重等7项极限纪录,为未来实战探索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本报记者 尹滨 本报通讯员 李玉胜 贾鹏 王志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全能“兵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人 物】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