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陵城镇以民生为本,经过5年持续努力,将五李社区打造成为我市两区同建的样板工程,让社区居民——
住进楼房 门口打工
作者:马乐本报
  近日,陵城区陵城镇五李社区的天然气通了。社区居民李天富迫不及待地拧开阀门,点着炉子,看着跳跃着的蓝色炉火,他开心地笑了,“两年前俺家住上了楼,用上了地暖,如今天然气也通了,俺这日子赶上城里人了。”
  五李社区总人口3000人,共740户,是典型的纯农业型社区。作为陵城区首批两区同建示范点, 2010年正式开工建设,经过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市两区同建的样板工程之一。谈到两区同建取得的成绩,镇党委书记王志超说:“两区同建的着力点是民生,社区建设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园区建设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想百姓所想,才能得到百姓支持。”
民意为先
五李模式催生五李速度

   “住在社区里,环境好、日子过得特别舒坦。” 11月27日上午,社区居民邹占红在社区幼儿园门口等着接外孙女放学。邹占红家距社区幼儿园步行不足5分钟,那是一栋159平方米的二层别墅,前后两个院子,前院种花后院存放农具。“当初看着城里人住楼房,心里羡慕,可一套房子就得三四十万,我们真买不起。听说社区要盖楼,大家心里都没底。”回忆当初上楼前的顾虑,邹占红如是说。
  “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群众,他们的认同是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王志超说。群众不知道社区是个啥模样,镇政府就先后4次组织群众代表分别到武城、平原等县的先进社区参观。陵城镇组织人员深入调研,了解到群众都想住楼,但心里有顾虑:一怕买不起,二怕搬不起,三怕住不起。他们充分让利于民,新建楼房均价仅850元/平方米; 5种安置楼户型统一简装修,村民可直接拎包入住;并规定取暖、物业等与住平房相比多出来的费用,由集体土地流转后的收益支付,得到了群众的欢迎。
  在房款缴纳首日,邹占红一口气买下了一栋别墅和一套85平方米的两室一厅,除老房子抵价外,又花了20万元。当天共有614户村民抢交房款。“镇领导多次召开动员大会,一一回答了我们关心的问题,咱老百姓心里已经算清了这笔账,这房子买得值。”邹占红告诉记者。
  正是由于群众的支持,五李社区在3年内完成了社区改造,二三期创造了当年建当年拆当年搬的“五李速度”。
产业支撑
  发展蔬菜种植,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距离社区一公里左右,就是五李社区的大棚蔬菜基地。 27日下午,社区居民李新业正在给自家的西葫棚“放风”。他的10个蔬菜大棚全部采用水肥一体化介质栽培,种植的西葫产量高、品质好,是绿色蔬菜,一上市,就受到众多经商户的青睐,“一年下来一个棚能赚六七万元。”“五李社区建成后,腾空土地1048亩。园区建设要围绕‘帮助农民增收、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服务社区居民生活’这一主题,科学利用好流转出的土地。”王志超介绍说。五李社区原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多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建设产业园区,统一经营,实现了农业的结构升级和高效集约发展。社区居民通过土地入股或租赁等方式获取土地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在园区打工赚取工资。目前,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1500个,户均2.5个,蔬菜年交易量3万吨,人均纯收入2万元。
  为了提高科技含量,五李社区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先后引入了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及阴阳双面示范棚项目,大幅提升蔬菜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下一步我们将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将其打造成集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天忠说。
   □本报记者 马乐 本报通讯员 冯冬梅 刘春霞 豆娜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住进楼房 门口打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