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1106期 >> 第07版:文化
历史与现实熔铸
□张永峰
  长篇小说《大刀记》一经出版,就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接连被改编成电影、评书、戏剧、连环画册等艺术形式,一时间《大刀记》家喻户晓。今年初,电视剧《大刀记》播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各种艺术形式的《大刀记》是传达“大刀精神”的文艺载体,而“大刀精神”首先是植根于中华文明史和革命史的宁津历史文化孕育的结果,同时也是新的时代宁津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进程中的继承和发扬。“大刀精神”是宁津历史与现实熔铸的产物,是宁津精神的标志,是推动宁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综合历史传统与时代发展两个方面,“大刀精神”可概括为“崇德、尚义、笃信、图强”。
  宁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据考证,大禹治水,疏浚九河,其中徒骇、马颊、胡苏、钩盘、鬲津五河在今德州境内,而胡苏、钩盘、鬲津三河在宁津县境内。夏朝,宁津为有鬲氏地。商朝,宁津属鬲国。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始置胡苏县,为宁津建县之始。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称临津县。金天会六年(1128年)秋,水大城圮,县治东迁二十里为治,改名宁津县,沿用至今。大禹疏九河,其五在德州,其三在宁津,这说明宁津及德州是大禹治水的核心地区,是大禹文化与中华治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易经》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作为上古时期取法天地而建立起来的道德准则,可谓大禹治水的伟业和精神的写照。大禹的自强不息、匡世济民、厚德载物、公而忘私,成为后世诸子百家不约而同极力推崇的典范。宁津既属于大禹文化的发祥地,又处于儒家文化兴盛的齐鲁之邦,“崇德、尚义”的文化基因历史性地传递到地域文化心理结构当中。
  “崇德、尚义”的内涵须从“德”的原初含义谈起。《易经》有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意思是,天地的大德,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也就是说,天地生化万物的恩德,是德的原初含义。《礼记·中庸》中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也就是说,与源自家族血缘关系的仁爱相比,义主要适用于“亲亲”之外的社会领域,义是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适当原则。孟子将仁义并举,而且往往把“义”和“利”相对言之,义利之辨,就是阐明群对于己的优先性、天下大义对于一己私欲的优先性。
  就宁津的历史传统而言,“崇德、尚义”除了以上儒家基本涵义之外,还蕴含着侠义精神。宁津是齐鲁和燕赵的交界处,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的侠义之士,因此,急人之难、舍己为人、伸张正义、守诺重信的侠义精神,就积淀在宁津文化传统和群体性格当中。尤其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民族危亡,侠义之风几度兴盛。而作为宁津地域生活生动反映的《大刀记》,其主人公梁永生就具有这样的仁义侠者风范,其率领的大刀队既是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也是崇德尚义、舍己为人、除暴安良的侠义之师。
  “笃信”是忠诚于信仰,对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论语·泰伯》中孔子说:“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笃信”的外延发生了革命性转变。救亡图存、奋发图强成为中华民族“笃信”之信仰和事业的核心关键词。“笃信、图强”内在地包含于儒家文化传统深厚、革命风雷激荡的宁津地区产生的“大刀精神”当中。
  正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大刀精神”中的“崇德、尚义”与“笃信、图强”联结在一起。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包括宁津在内的冀鲁边区“对敌作战近千次,消灭日伪军数万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民族大义,无数革命战士尽忠献身、流血牺牲。这是“大刀精神”之“崇德、尚义、笃信、图强”的感人肺腑的展现。
  在承接历史、发扬传统、创造未来的今天,“大刀精神”中的“崇德、尚义、笃信、图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崇德、尚义”中的“德”经过现代转化,既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与人为善、以人为本、和谐相处,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而与民主、文明、友善、和谐相一致;而其中的“义”经过现代转化,意味着平等、公正、法治;“笃信、图强”则意味着忠诚于党和人民,意味着富强、爱国、敬业、诚信,对社会主义事业抱有坚定信心。 2011年以来,宁津县着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和“诚信宁津”建设,努力开拓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的新局面。这是“大刀精神”在当今现实中的生动写照。
  更具体地说,“大刀精神”为宁津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宁津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建有全省首家民营农科院——山东良星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育种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业方面,宁津成为中国五金机械产业城、江北最大的电梯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山东省健身器材产业基地;宁津还是中国实木家具之乡、山东省实木家具示范县、山东省优质木制家具生产基地。如今,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统筹协作,主动融入、精准对接,全面打造德州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边界高地,奋力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
  文化事业方面,2008年,宁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杂技)之乡”;同年,宁津杂技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宁津正在打造“杂技之乡、蟋蟀之都、美食之城”特色文化品牌。
  “崇德、尚义、笃信、图强”作为“大刀精神”的两个方面,相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刀精神”发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植根于宁津大地,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弘扬再造于建设幸福宁津的当下实践。宁津历史与现实熔铸的“大刀精神”,以其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精神品格,激励着宁津人民干事创业的信心,正在为宁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注入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作者为德州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历史与现实熔铸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文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