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51009期 >> 第07版:柳湖
古诗词里蟋蟀鸣
□乔兆军


  秋令时节,凉风四起,河坡田野,房前屋后,都会响起蟋蟀的鸣唱,时而清脆悠扬,如银铃迎风;时而温婉悦耳,如风过疏林。高音婉转,低音切切,融入空气,散入夜空,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里。
  蟋蟀古称促织,又叫蛩,俗称蛐蛐儿。这可爱的小精灵入诗最早见于《诗经》。《国风·唐风·蟋蟀》中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
  诗的前四句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享受生活,不然便浪费了光阴。其实这不过是着一虚笔罢了,接着诗人又谆谆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享乐,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这里,诗人借蟋蟀唱出了“士人”的一种“内省”和“自诫”,充满了对光阴的警觉与珍爱。
  蟋蟀的鸣叫,也有催促人们辛勤劳作之意。古人有谚语曰:“趋织鸣,懒妇惊”,意思是说蟋蟀鸣叫之日,天气已转凉,正是赶快织布,缝制寒衣的时候。南宋诗人陆游则说得更明白:“布谷布谷能劝耕,促织促织能促织。 ”南北朝谢眺也有“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之句。
  文人多情,常常借蟋蟀的鸣叫来表达自己感怀伤秋,忧思难忘的情绪。《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思妇在无边的秋光里,感时物之变,总不免勾起无限愁思——寒到君边衣到无?宋代词人姜夔在《齐天乐·蟋蟀》中也写道:“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此外,欧阳修有《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唐朝杜甫有《促织》:“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那凄凄切切的秋鸣,扬眉举足间,会生出“天涯倦客”的多少愁思。
  文人雅士认为蟋蟀“听其鸣,可以忘倦;观其斗,可以怡情。 ”宋人顾文荐在《负喧杂录》中写道:“斗蛩亦始于天宝年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畜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其来远矣。 ”明代诗人顿锐的《观斗蟋蟀》,将此情形描写得更为真切:“见敌竖两股,怒须如卓棘。昂臧忿塞胸,彭亨气填臆。将搏必踞蹲,思奋肆凌逼。既却还直前,已困未甘踣……”顿锐以拟人的笔法,将蟋蟀激烈争斗的场面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
  秋风习习,品读文人蟋蟀诗,聆听它们清清浅浅地吟唱,带给人们的是最细腻最温暖的感伤。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诗词里蟋蟀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