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扫荡后村庄的惨状
冀鲁边区一地委书记杜子孚
冀鲁边区一专署专员石景芳
冀鲁边区一地委组织部长邸玉栋
冀鲁边区妇救会主任崔兰仙
宁津县敌伪据点、岗楼、公路、封锁沟、伪乡镇政权分布图
(上接208期德周刊)
当抗日战争迈着沉重的步伐进入1941年12月时,太平洋战争爆发了,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给中国抗战以重大影响。一方面,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扩大,中国与同盟国军事联合的正式形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为应付太平洋战争,急于结束中日战争,进一步对中国施加政治军事压力,加之国民党顽固派加重对共产党和人民抗日力量的迫害,都给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带来更大的困难。日军为了掠夺战争物资,支援太平洋战争,急于变华北地区为其进行大东亚战争的后方兵站基地,将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变为其确保的“治安区”,对共产党和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武装,作为其主要的进攻对象,企图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反复组织军事“扫荡”加以消灭。 “扫荡”战术则由以往的短促突击式进攻转为长期“清剿”“驻剿”,由分散小股兵力的“扫荡”转为集中优势兵力的“扫荡”,由长驱直入的进攻转为步步为营的纵深“扫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毁灭性的打击政策。
1942年5月狂烈的风暴,将血腥的战云,从冀中吹到鲁北平原。日军出动兵力5万之众,在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直接指挥下,对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毁灭性大“扫荡”之后,又调集重兵“扫荡”冀鲁边,边区到处充满腥风血雨。一首民谣逼真地描述了冀鲁平原在日军铁蹄践踏下的悲惨情景:“阵阵枪声寒,天天有惨案,村村都戴孝,家家有哭声。 ”面对凶恶的敌人,边区军民怒吼着挺起胸膛,与敌人展开了浴血搏斗。
一定坚持下去
1942年5月26日,日军师团长滕井中将坐镇德州,亲自策划和指挥对冀鲁边区的大“扫荡”。6月9日,日军独立第五混成旅团、第七混成旅团、第三十三师团、第二十七师团各一部共2万多兵力,分别从德州、连镇、泊镇铁路沿线出发,另有驻沧日军联队长长谷川部从沧州出发,配以大批伪军,从南、北两线向东推进,开始了对冀鲁边区的疯狂大“扫荡”,边区形势日趋恶化,抗日斗争进入最艰难的岁月。
6月初,冀鲁边区党委和军区率两个连驻在乐陵县大桑树一带。17日部队出发,沿鬲津河南岸行军一夜,拂晓时,部队到达宁津县刘宅村。正要进村,一个逃难的群众挑着担子迎面跑来,只见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说:“同志,你们快走吧!那边尽是鬼子,还有马队、大炮。”周贯五命令部队沿原路返回乐陵县大桑树。部队刚走了一二里路,突然前面响起急促的枪声,原来担任前卫的三连和一股敌人交上火。因担心陷入敌人的“合围”,周贯五命令部队又退回刘宅村,然后从村不远处涉水过了鬲津河,向东转移。这股敌人没有追赶,他们是奉命参加“合围”的,继续赶往西边去了。
这次敌人的合击圈以东光县四柳林村(宫柳林、王柳林、赵柳林、孙柳林)一带为中心,东起南皮县寨子,西至东光县秦村,南自宁津县双碓镇,北至宣惠河畔刘夫青村,方圆60里。18日,一地委、一专署机关和由冀中三地委书记翟晋阶率领的冀中参观团及部分地方武装全部陷入敌人的包围圈。
19日拂晓,“叭!叭! ”村外几声清脆的枪响,惊醒了沉睡的人们。顿时,部队集合的口令声、脚步声和村外机枪的叫声响成一片。
“杜书记,鬼子包围了村子! ”警卫人员急匆匆走进院子,神情有些紧张地向一地委书记杜子孚报告了敌情。杜子孚和专署专员石景芳、地委组织部长邸玉栋等人紧急商定:立即组织干部战士穿越鬲津河突围!
警卫连一阵猛打猛冲,掩护地委、专署机关干部沿交通沟转移到鬲津河堤下。此时天已大亮,长满野草的岸堤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下。跑在前面几个战士正要爬上去,突然,“哒!哒!……”响起了急促的枪声,埋伏在河岸的敌人居高临下开了火,子弹像蝗虫一样飞下来,十几个战士中弹倒地。
“快!向后撤!”杜子孚指挥大家边打边撤。当战士们撤到赵家柳林附近,对面又有一片黑压压的敌人冲过来,后面的日军则紧追不舍。在敌人两头夹击下,一批干部、战士又倒下去了。
杜子孚和石景芳见情况十分危急,决定豁出性命掩护机关、部队突围。杜子孚高声喊道:“同志们快向东撤! ”说着,率一班战士迎着正面的敌人冲上去。石景芳也带着一个班,转身朝尾追的敌人猛烈开火。邸玉栋带领地委、专署机关和警卫连其余人员趁机从敌人的夹击缝隙中冲出,边打边顺着道沟向东撤。
敌人气得嗷嗷叫,更加疯狂,将杜子孚、石景芳等人紧紧包围起来。这时,战士们的子弹已打光了。 “抓活的!”敌人狂呼乱叫端着刺刀从四周逼上来。杜子孚、石景芳率战士们挺起刺刀,背靠背围成圆圈,怒视着日军,准备与敌人血战到底。杜子孚大声说:“我们生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死是中华民族的鬼魂,一定要和敌人拼到底! ”
日军恶狠狠地扑上来,杜子孚、石景芳和几十个战士,用刺刀、砖头、拳头甚至用牙齿,同敌人拼杀、撕咬,进行殊死搏斗。杜子孚见一个日军端着刺刀向石景芳的后背刺去,失声喊道:“老石!敌人……”随即拾起一块砖头用力向日军头上砸去。日军“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不料,另一个日军在杜子孚的背后刺了一刀,鲜血汩汩地从伤口里流出来,染红了身躯。他摇晃着,倒了下去,依然怒目圆睁,对敌人骂道:“狗、强、盗!”石景芳扑过去要救他,几个敌人的刺刀同时扎进他的身躯……在惨烈的搏杀中,战士们一个个倒在血泊里,全部壮烈牺牲。
地委组织部长邸玉栋带领地委、专署机关干部和警卫连部分战士向东撤到大小单家,遭到大批日军的阻击。他带着警卫连的战士占据一条东西方向的道沟,向两边的敌人猛烈还击,掩护机关干部向东北南皮堂孙庄一带转移。
邸玉栋的右臂被子弹打断了,鲜血染红了整只袖管和大片的前襟。他忍着剧烈的疼痛,与战士们边打边撤,可是敌人却越来越多,将他们团团围住。只见他大吼一声,好似霹雳雷鸣,率先冲入敌群,战士们也奋不顾身,跟着冲过去。顿时,刺刀寒光闪闪,血肉横飞,敌人死伤一片。但寡不敌众,他和战士们为民族解放斗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战斗打响后,驻小单庄的青年连在地委青救会主任燕明的带领下,从敌人合围的空隙突出了包围圈。驻在宫柳林的鬲津县一连在敌人的包围下,趁黎明天色暗淡,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杀出一条血路,分头突出村外,但都遭到敌人的截击,不少战士中弹倒下了,全连突击出去后只剩下不足20人。一专署秘书主任傅炳翰等少数干部也突围脱险。
战斗从拂晓打到中午。一地委书记杜子孚、组织部长邸玉栋、一专署专员石景芳、地委副秘书长赵德华、专署财政科长陈介清、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徐镜尧、边区文救会主任吕器、原冀中三地委书记翟晋阶以及其他干部战士300多人壮烈牺牲。被俘的40余人宁死不屈,全部被敌人杀害。
夏日的太阳照在鲁北平原的原野上,英雄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村庄被炮火烧得焦黄,几十棵伤痕累累的老柳树仍然倔强地站立着,光秃秃枝桠在风中摇动着,发出“呜、呜”悲愤地吼叫……
四柳林战斗后,边区的形势日趋恶化。此时,边区驻有日军3600多人,伪军1.1万余人,还有顽军近万人,总数是边区八路军部队的5倍多;在边区600万人口中,抗日民主政府能推行政令的不到1/2,有些县已处于敌人“囚笼”之中。到下半年,全区日伪封锁沟近1400多公里,公路4000多公里,岗楼、据点达840余个,平均每2平方公里、8个村庄就有一个据点,其中在一分区的宁津县,敌人就修起据点岗楼124个,公路48条,首尾衔接的县境沟150公里,使冀鲁边区成为山东境内日伪据点、公路最多的一个地区。在敌人的残酷“扫荡”和控制下,抗日根据地已完全变为游击区或敌占区,抗日部队活动已处于极端困难之中,不得不换便衣,长期分散活动。由于敌人实行疯狂的掠夺政策,边区人力物力损失严重,粮食极为匮乏,整个边区形势十分严峻。
正当边区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受党中央委托,以中央代表身份来山东检查工作。他十分关心冀鲁边区的斗争情况,在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驻地山东临沭县朱樊村,由一一五师和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陪同,接见了当时在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的冀鲁边区军区十六团政委陈德和副团长杜步舟。听了冀鲁边区情况的汇报后,对如何坚持抗战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冀鲁边区战略位置很重要,是我们将来反攻的前哨阵地,一定要想尽办法坚持阵地,坚持斗争。斗争形式要随着形势变化而变化。根据边区形势,主力部队可以抽出三分之一、二,到情况较好的清河根据地整训,这样既可以保存力量,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又可使留下的部队缩小目标,便于活动;留下的部队可以换成便衣,化成小分队进行分散隐蔽的游击战;要大力开展政治攻势,争取瓦解敌军。最后,刘少奇强调说:“要坚持抗战,渡过困难,只要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动员一切力量进行抗战,就一定能扭转局势,取得最后胜利! ”
针对敌人对冀鲁边区进行残酷“扫荡”的情况,中央军委、北方局和山东分局也做出重要指示。彭德怀、滕代远、罗瑞卿电示冀鲁边区部队,指出冀鲁边区在敌人连续 “扫荡”“清剿”与严重分割封锁情况下,正处在空前艰难的局面,今后游击根据地更加恶劣,将处于极端艰苦、分散游击的环境下;要求边区领导人彻底改变斗争形式与组织形式,一切依靠群众,在政策指导上更加小心,秘密与公开工作结合,向敌区开拓;精兵减政,组织短小精干武装,开展对敌斗争;积蓄力量,熬过去,坚持住。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发出 《对冀鲁边区坚持斗争的估计和新的决定与指示》,分析了边区的概况,部署了今后的任务,要求各分区坚持现有地区,开展对敌政治攻势,建立和恢复隐蔽的基点工作。一、二分区应互相打通联系;一分区吴桥、宁津两县合并;二分区向齐河地区发展;三分区应向阳信北部、庆云南部地区发展,派部分武装向桑落墅村一带建立隐蔽基点工作,并派一部向商(河)惠(民)路北恢复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正规军全部地方化,建立地区队,指挥所属县、区武装;边区各地委组织敌伪工作委员会,加强对伪军、伪组织工作,开展对敌战区广大社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开展反特务、反“围剿”、反顽敌斗争。
遵照刘少奇及山东分局、一一五师的指示,冀鲁边区教导六旅十六团、十八团主要兵力和一部分县大队及区党委党校等单位转移到清河区老鸹嘴、义和庄一带根据地整训;剩下的部队化整为零,和党政群组织紧密配合,在原地坚持斗争。
(下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