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千里跋涉赴延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邑县党史资料办公室曾多番走访,征集了一批在临邑战斗过的革命前辈的文物,其中不乏抗战期间的珍贵历史留存,既有他们回忆的亲笔信件,也有他们曾使用过的印鉴等,当历史的硝烟散尽,这些珍贵的史料、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现在,我们就将其中两封珍贵的信件,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个人简介:


  齐建民,原名齐金钧,1920年6月出生,临邑县沙河乡齐家庄人。 1938年8月入伍,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曾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副教导员、连长,冀南抗日根据地中原军区参谋、大队长。
  抗日战争期间,我们临邑县曾一度出现了一个学兵连,这个学兵连是部分进步青年学生,怀着不愿做亡国奴和杀敌报国的思想,自觉组织起来的抗日进步组织。然而由于环境恶劣,半年后,学兵连面临解散。
  1938年6月,我们得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肖华司令准备率军到乐陵建立抗日根据地,创办抗日军政干校。我和几个同学冒险日夜兼程前往乐陵,途中遇到土匪,周旋几昼夜后,终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抗日队伍——八路军。
  八路军热情招待,送茶、送饭、问长问短,事前,真不知天下还有这样好的军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我们表示先去冀鲁边军政干校学习。学点本领,好参加八路军,抗日救国,军队领导批准了我们的请求。后大部分成员陆续投入乐陵抗日军政干校,学兵连就此解散。
  我到乐陵军政干校学习不久,有一天,干校墙上贴出一张延安抗大招生的广告,我报名参加了考试,不久结果公布,我成为被录取的36人之一。这36个人,除了乐陵军政干校每人发一个吃饭的小瓷碗外,其他物品全是自己筹备,1938年9月6日由乐陵出发,跋山涉水,通过匪区,又通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越过三条铁路,克服艰难险阻,历时64天,行程2460华里,于11月9日,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一进延安便看到大街上一路一路的人群,手持五颜六色的小旗,凯歌阔步,潮水般地向延安广场集中,我们也随着人群走去,一打听,原来是召开庆祝南寻胜利的群众大会。参加大会的群众,都是站着,我们逐渐的向主席团靠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毛主席。他和老百姓穿着同样的衣服,态度亲切,听到心中敬仰的伟大领袖在台上讲话,我激动不已,直到现在想起那时的情景,依然热血沸腾。
  从组织学兵连到抗大学习,我体会到了一些有益的东西:其一,为国尽责尽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深思熟虑,周密安排;其二,只有参加劳动,才能识别是非和探索谋取成功的方法;其三,学兵连的创建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聚集和输送了新生力量,从学兵连投入乐陵军政干校的人,都在抗日战争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有的血染疆场,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解放而捐躯,他们都是民族英雄,使人永志不忘。有的完成了武装革命任务之后又为新中国继续做贡献,完成和发展了先烈的夙愿;其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和胜利,这是使人难以忘怀的。
□隋桂婷崔珠坤范玉芳整理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千里跋涉赴延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抗战特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