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情系家乡的实业家

近日,田金运(右)捐资200万元为家乡设立首个青少年教育基金。



  (上接2版)公司发展过程中,很多项目都涉及到回迁户,田金运总是优先照顾回迁户的利益。在1999年开发的一个项目中,一共建了19700平方米,仅安置回迁户就占去了12000平方米,公司只获得了微小的利润。
  2009年,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有个项目成本算下来3300元/平方米,没有一家开发商敢接手。田金运给团队算了一笔账,卖到3500元/平方米会赔钱吗?不会。那就做!当时大家觉得利润太低,甚至认为老田有点傻。而田金运却认为接手这个项目是个双赢的举措,不仅对老百姓有利,也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我的团队如果不接项目,就得公司掏钱养着。接了项目,就是从项目开支,只要算好成本不赔钱,那就是给公司赚钱。”田金运独特的生意经让他愿意接手别人 “嫌弃”的项目,并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从2001年开始,田金运就关注公益事业,向共青团吉林省委少年部捐助5万元,支持少先队事业的发展,此后每年捐助团省委少年部20万元搞活动。 2007年,他出资请少年部组织吉林省的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组成宣讲团,在全省各地巡回演讲,以这些孩子的励志故事去教育孩子,受到了国家级杂志总编的高度认可。
  2007年,田金运出资200万元,每年捐资20万元,设立了长春首个资助困难学生、扶持青少年发展的公益组织,该组织每年资助100名品学兼优但家境困难的学生。
  田金运说: “一个企业拥有的优秀人才数量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人才是靠教育培养出来的。那么让所有的孩子有同样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不是某个人的,也不是某个家族的,而是社会的,可以说企业是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发展于社会,最后必然奉献于社会。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帮助、培养和教育孩子是社会公民的责任。”
  2014年,田金运在坦桑尼亚捐资30万美元,为其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修建公路,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这条路被坦桑尼亚政府命名为“东兴路”,成为第一条由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出资修建的公路,也是第一条以企业命名的公路。

“家乡的碱地苦水养育了我,我怎敢忘记”


  17岁离家,如今已阔别家乡46载,田金运始终把家乡记在心上,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
  2002年,田金运捐资30万元,为田集村打了一口450米的深井,把水龙头免费安到乡亲们家门口,结束了祖祖辈辈喝苦咸水的历史。田金运说, “我是喝苦咸水长大的,不希望孩子们再喝这种水”,直到现在,周围十来个村子吃水都靠这口深井。
  2003年3月,受乐陵市政府委托,田金运出资与长春市相关部门承办在长春召开的 “山东省乐陵市 (长春)招商恳谈会”,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2006年,田金运得知家乡正在为修葺明代文庙筹资,随即捐款200万元。
  2010年,捐资200万元,为田集村修建了一所高标准小学。
  2011年,捐款100万元为家乡名人孙轶清建纪念馆。
  近日,田金运又捐资200万元设立乐陵首个青少年教育基金,希望以此带动更多的乐陵乡贤和爱心人士加入到这个平台来捐纳善款,让更多的钱投入到教育事业上,让家乡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加良好的教育,得以健康成长。
  十多年来,田金运为家乡的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800多万元。就在今年7月初,田金运还收到了他捐资建设的希望小学的学生寄来的挂号信,对他表达感激之情。
  田金运说: “家乡的碱地苦水养育了我,我怎敢忘了家乡。”采访最后,他在题词本上写下: “愿家乡的父老用辛勤的汗水把德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情系家乡的实业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德行天下天南地北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